以一個關心台灣前途的人民來看,事實上,民進黨誰當候選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才能帶著民進黨的理念贏得大選,並帶領台灣走出自己的路,走向世界。
此次民進黨候選人之出線,是以全民調方式選出。同時,政見發表會亦以開放全民收視為原則。理論上,政見會的主軸,應是將民進黨的理念、作為,訴求全民(不只包含民進黨員)的認可和支持。也就是說,透過一場各抒所長的政見發表,描畫出二人對台灣未來的願景,提出讓人安心、可行的政見,以做出自己理性抉擇的重要參考。
整體來講,這次的政見發表會,雖然平順,但,有些焦點,卻有意、無意的被糢糊了。台灣面對愈來愈險惡的內、外環境,如何讓人民相信你/妳具有足夠的適任性,去克服困難,應該是核心。可惜,這方面,卻甚少看到具體的辯論和攻防。
整場的重心,蔡,放在對其三年執政的說明和理念的闡述;賴,則著重在1+1,前面的1是代表誰的討論及強調自己是民進黨內最強,也是唯一能打敗其他候選人的不二人選。甚至,要求對方公開表態,若自己出線,必須全力支持自己。
平心而論,蔡總統這三年的執政,雖然引發不少爭議,但,至少,在捍衛台灣的主權上,相當明確。在其主掌的國防、外交方面,亦逐漸出現成績。尤其,近半年來,美國的支持更加堅強。除了通過多個支持台灣的法案和軍售外,代表處的冠上「台灣」名稱和雙方往來層級的不斷提升,似乎已接近準國家的標準。如果,賴覺得自己更能勝任,應該藉機提出更優於蔡的政策,以証明自己的優越性。可惜,他卻輕跳過。
內政,應該是賴證明自己能力的最好機會。尤其,蔡既已對自己遭受批評、指摘的重大政策,提出改革理念及推動的說明。不管接受與否,賴若真的自認自己強於蔡,那麼,應該針對蔡的重大政策,是否偏離民進黨理念,做檢視或批判;應該針對其缺失,明確提出優於蔡的政策,並清楚闡述具體的實施步驟,以爭取民進黨員及全民的認同及支持。可惜,除了詳述自己民代、市長及行政院長的資歷外,對此議題,著墨不多,平白放掉突顯自己的大好機會,實在令人扼腕。
在政見發表的場合,現任者和挑戰者,本來就各有利弊。現任者,雖有主場優勢,但,卻有執政包袱;挑戰者,雖無主場優勢,但,卻有對方明確缺失的改善目標。因此,很難說誰較有利。蔡、賴之爭的風風雨雨,雖然讓各自的支持者情緒起伏,也讓全民感受到因不確定而飄浮的焦慮。不過,透過發表會,讓蔡有機會站到台上,較完整的說明三年來的治國理念和初步的成績,提供民進黨員和全民公開檢視,並和賴並列,做為選擇的參考。未嘗不是民主美事一椿,賴也有促成之功勞。
唯一令人看不懂的是,1+1大於2的討論。尤其,賴將1是誰,花費太多時間,限縮了發表會原該有的意義和功能,令人費解。1+1大於2,本來就只是一種個人宣示性的「期望」。蔡可強調1+1大於2,賴自然也可強調1+1大於2。至於1是誰,每個人都心知肚明,一定是自己,還需要花費時間特別特別點明、討論?1是誰,只要透過讓人信服的理念、政見,由全民做最終決定,人選自然浮出。候選人,該擔心的是,自己卓越的抱負,能不能為人民瞭解、接受,並不需要過多強調自己的唯一性。至於,要求對手清楚公開承諾,若自己勝出,應無條件支持自己,則是出人意料。也許,我遵循的是歐式的民主思想,相信民主是建立在個人自由意志和自由選擇上。你可以強調自己的優越,甚至,自視為救世的不二人選;你可以嚴厲檢視、批評,甚至,眨低對方;你可請求或希望對方若自己勝選後接受、支持你,這些都可理解。但,你沒有任何資格或立場,單方強行指定或限制對方該有的自由選擇權。這是民主該有的通則。蔡、賴,皆應遵守。在蔡表示「不論誰出線,一定遵守黨的理念,團結打蠃選戰」後,這個問題就應已該結束了。
政見會又不是賭場,選擇和決定權是在全民手上,而不是靠運氣的骰子。我實在不能瞭解,賴堅持抓住這個議題不放的目的是什麼?他的突出行為,讓我的意外;他有意、無意中透出的威權心態,就像韓國瑜一樣,卻讓我心驚肉跳。
以一個關心台灣前途的人民來看,事實上,民進黨誰當候選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才能帶著民進黨的理念贏得大選,並帶領台灣走出自己的路,走向世界。民調既已開始,大家就靜下心來,憑自己的直覺,加上邏輯,好好的檢視和選擇自己願意託付的人,然後,攜手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未來的願景吧!
作者 / 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