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問題是,Uber其實應該納入多元計程車的管理,不但彈性也可以保留,同時這件事情跟Uber的營運本質並不衝突,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果運管規則修正是多元選擇題,不是無解難題,那場上的紛擾出自哪裡?或許是人性。
Uber日前發起撤除運管規則修正的連署,連署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出於自由,我當然不能反對這樣的權利行使。不過我也認為,主動發起運管規則修正連署,Uber還是要回答一些問題,除了讓大家有更多的資訊可以去做判斷,同時若可以把正當性證明成功,那也能成為消費者支持的動機。
根據新聞指出,多元計程車的牌照還有兩萬多張,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空缺?(因為當時就是為Uber而設計的),也就是說,這塊市場和傳統市場是有區隔的,我們確定了一件事情,現況下的制度對Uber並不是不友善。也就是說,這次的運管規則是一道選擇題,而非無解難題,把這個前提往前拉抬,那接下來的討論會比較容易理解。
平心而論,多元計程車除了有科技的加入,在計費公式上也留有企業決定的區間,我承認不可能如同Uber現況的自由,但為了社會的公益和安定,這便是一種必須,但能做到的是本質不變,頂多是程度之差,這個程度之差的本質不是矛盾,而是公平的追求。
然而,筆者認為Uber之所以不願意納入多元計程車的主因還是在總量管制,現在Uber約莫有9000多台營運車輛,多元計程車牌照其實遠遠超過於目前的Uber的需求量,但若我們觀察Uber的擴增速度,在邏輯上不難理解,其實很快就會超過目前多元牌照的總量管制額度。
只不過,我也能理解,使用者體驗在消費者的評價裡,感受上的強度一定超過,我們對於職業營運的公平追求,舉例而言,如果店家因為原物料上漲,而將產品售價上漲,那消費者肯定會不滿,這是人之常情,我完全理解,但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店家增加的這個成本,是不是可以被接受,對於轉嫁消費者的比例有沒有超過合理的區間。
所以最大的問題是,Uber其實應該納入多元計程車的管理,不但彈性也可以保留,同時這件事情跟Uber的營運本質並不衝突,也是如此,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果運管規則修正是多元選擇題,不是無解難題,那場上的紛擾出自哪裡?或許是人性。
作者 / 楊履威(社會運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