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代的無奈是僅管我們很努力了,也感覺前路茫茫,看不見未來。祈禱改變不了事情,我們都在努力,除了不甘心,還有一些價值必須要堅持。
厭世代大概是90後或甚至00後,最深刻的感觸,那種感覺是不安的,是一種自然滑落的分類,我們可能都曾見過夢想,卻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有些現實的條件讓我們喘不過氣,像是低薪,或是感覺前路茫茫。我們都知道,祈禱不能解決事情,但容我用一篇文章,以社會運動者的角度和讀者說說,身為厭世代的慌恐,更重要的是,我想告訴所有夥伴,在這條尋找和改變的路上,我們都不會孤單。
我是法律系學生,當過雜工,政治工作,攤販,農人,文字工作者等工作,我知道,在年輕,體力還能支應我們勞動的時候,只要不怕辛苦,身兼多職,就能獲得不錯的收入以養活自己,然而這樣的勞動條件,畢竟還是受身體健康的限制,不可能長久發展,這就是包含我在內的厭世代的恐慌,拼命滿足現況,卻看不見未來,我們很努力的嘗試,耕耘卻不一定得到收穫,比起普遍低薪,更可怕的是我們很多人其實看不見未來。
很多人嚮往近年流行的斜槓人生,然而像我們社會運動者,也一定都明白,很多人口中的斜槓是很空虛的,那是因為出於對生活的恐懼,舉例而言,我曾在一場演講中,聽到講者說,白天當政府的約聘雇員,晚上做直銷或賣保險,雖然斜槓沒有絕對的定義,但我想多數人,還是能從我的文字裡,理解我想要闡述的無奈和世代的悲情。
然而這種來自社會深處的掙扎,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完善解決的藥方,除了一些社會企業和新創團隊的建立,包括我本身在高中端發起的學生組織,都只能比較偏向教育端的層面,去建立我們這個世代對於未來或夢想,培力的機會和共感,只是除了這些,筆者更期望的是政府在體制上能有更友善的作為。
網路上有文章說,如果比起結果更重視過程,那厭世代的煩惱就會消失,我想說,這句話畢竟有前提,那就是我們對於生存本身沒有壓力,厭世代的無奈是僅管我們很努力了,也感覺前路茫茫,看不見未來,文章寫到這裡,我只是想把一些想法釐清,祈禱改變不了事情,我們都在努力,除了不甘心,還有一些價值必須要堅持。
作者 / 楊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