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初選」可以變成一個扭轉現階段態勢的方法,還是在於彼此競爭者的自我克制尊重黨內機制,或許到了適當時間會有一個讓民進黨支持者都滿意的答案。只要參選的方式得宜,不造成過多傷害,都是促進民主的典範。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登記參選民進黨內總統初選,引起眾人震撼,不少人都擔心綠營分裂。對此,賴清德重申,過去的功過當然都是共同承擔,他只要進行一場君子之爭,超越個人、超越派系、完全為了國家,就可以避免初選間的副作用…… ; 有關外界好奇是否考慮蔡賴配,賴清德表示,既然登記黨內初選就是希望接棒承擔台灣的責任,有機會得到民眾的支持,就沒有考量其他方式。
「聽到基層聲音而決定參選」是賴清德宣布參選的主因,「傾聽民意、喚起民眾認同民進黨的價值與守護台灣的信念」無論對蔡英文總統或挑戰者都是重要的課題。問題是兩人之中誰才有感受到基層的焦慮,不只是2018九合一敗選之後,對於2020非贏不可的渴望。而是面對中國各種促統力量介入的時候,民進黨「團結都不一定能夠贏,分裂一定會輸」的道理,其實不難理解。
這裏並非指責賴清德破壞團結,民進黨黨內民主基因,初選機制一向是公開透明,比起中國國民黨還有人在為「徵召式的初選」或「初選式的徵召」傷透腦筋。民進黨沒有思考初選程序的問題,只是兩人競爭,不管要如何做到賴清德所說「避免初選間的副作用」。民進黨支持者最怕的結果,無非是蔡英文、賴清德支持者各為其主有分裂的情況,很大的程度是「大分裂小分裂」的差別。
就算民進黨有初選過後團結一致對外的的優良傳統,不好期待兩方完全沒有傷痕,如果以過去黨內總統初選的經驗,恰巧是三次沒初選的都贏,有初選的都輸。有人期待賴清德的加入能夠造成「鯰魚效應」,激發民進黨整體競選聲勢。
至於,黨內有人醞釀召開全代會,且依提名條例規定「霸王條款」可以否決初選產生的總統候選人,想重演中國國民黨「換柱戲碼」,這是明擺的破壞體制,打壞團結。看起是支持蔡英文,實際上卻是過度表態幫了倒忙,甚至讓人懷疑是否反串。
讓「初選」可以變成一個扭轉現階段態勢的方法,還是在於彼此競爭者的自我克制尊重黨內機制,或許到了適當時間會有一個讓民進黨支持者都滿意的答案。只要參選的方式得宜,不造成過多傷害,都是促進民主的典範。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