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治人物來說,不能靠著市政成績來得到市民注意,已經到了需要耍些小手段,來挽回支持度的地步,是何其悲哀?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接受網路節目專訪,一席「台灣反核食是弱智國家」、隨後補充「這個是他的想法啊,不服氣大家來辯論啊!」引發爭議,日前又再度表示「反核公投也是弱智」更砲轟11月24日的公投結果,認為台灣的公投,根本意義,也因為事前宣導不足,資訊不清楚等問題。像他自己,是進到投票所後才知道題目是什麼,也因此他也直言,公投制度應該檢討!
柯文哲是不是進到投票所後才知道題目這不可考。不過,事前至少就有好幾次機會,有民眾利用陳情機會想要柯文哲對東奧台灣正名、同婚議題公投做表態。當時得到回應是「人民有不表態的自由。」可能是基於選票考量,柯文哲不願意在選前說出自己的立場,希望把選票最大化,不想得罪選民。
柯文哲藉由自己也是市民、醫師的身份,隱藏身為公眾人物、一市之長,選前有闡述自己的理念的義務,在多個重要議題上打迷糊仗,不只對政策的矛盾不說明。如在大巨蛋爭議選後突然髮夾彎,說「不拆就要蓋」,意圖拉起中央下來一起解決問題 ; 赴美回台突然對同婚議題「我投票反對你,但我允許12萬5000人上街遊行」讓外界傻眼,對比選前多次對支持者甚至是同志團體展現某種「善意」是種突襲,後續還有集會遊行哪裡需要「允許」的質疑 ; 現在又對「反核、反核食」表達自己「真實」的看法。
有這些例子不免讓人覺得柯文哲是公投後才在放「馬後砲」,假設選前就有想法,當時為何不言明?這很自然會讓人懷疑,這一切的目的是在吸引媒體注意,提高自己的關注度與聲量,試圖挽救自己最近不對被高雄市長韓國瑜、總統蔡英文「邊緣化」的危機。
從這幾天柯文哲接受節目專訪開始,很容易發現柯文哲拋出議題的頻率,很大程度是提高不少。可是,顯然議題發酵和受到媒體、網路關注的比例,比起從前還在神壇上的時候,可以說是滑落非常多。也就正因為如此,柯文哲和幕僚團隊要不斷採取類似短打的方式,一點一滴辛苦的拉回聲量。
對政治人物來說,不能靠著市政成績來得到市民注意,已經到了需要耍些小手段,來挽回支持度的地步,是何其悲哀?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