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台灣最有力的支持者,吳釗燮會選擇派任心腹到美國做為直接連絡的窗口也不用感到太意外。也許不能直白的說,外交部內有人想破壞近期持續加溫的台、美關係或是不希望民進黨政府過度親美。
外交部部長辦公室主任、有「口譯哥」之稱的趙怡翔即將派駐美國華府政治組組長,因其資歷與年齡問題引發各界熱議,特別外界批評這是外交部版的「吳音寧」。細看趙怡翔過去經歷都是與外交部長吳釗燮相關的職位,也難怪藍營會抨擊趙怡翔是部長人馬,不過這難道不是「機要任用」的本質?
媒體持續以多數公務員做一輩子也達不到簡任官職位為題猛攻,某種程度是混淆了政務官與事務官的架構,事務官有健全穩定的文官體系做支撐與「隨時去職」政治負責的政務官不同,而官等差距的類比更是「無聊」。試問多數民眾做了一輩子工作也賺不到有錢人可以累積的財富,是否也是不公平?
比較有爭議的是,外交部長吳釗燮以政務官任用去佔事務官的缺額,這才是引發外交體系不滿的地方,任用口譯哥自然是擋到部分人士的升遷機會。無可厚非,每個職位對於常任文官都是歷練和學習機會,這之中會有競爭。
口譯哥是否夠資格?擔任政治組組長可以討論。但也不要忘記這是制度面問題,政治任用給予首長一定權利任用權是必然,不要選擇性的「雙重標準」。
以剛選完的縣市為例,一級主管清一色是12職等以上,各地都有年輕的政務官。台北市觀傳局前有正在參選的陳思宇後有劉奕霆、台中有年僅26歲的秘書處長原盧秀燕的助理、高雄鬧出風波的觀光局長潘恆旭也非「常任文官」。這些任用都只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任命的長官需要在下屬「出事」時,擔當與此相關的政治責任。
這波看似針對「口譯哥」的輿論攻勢,說穿了就是對付「口譯哥」後面的大人,可能是吳釗燮部長也可能升高至蔡英文總統。應該不難發現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美國作為台灣最有力的支持者,吳釗燮會選擇派任心腹到美國做為直接連絡的窗口也不用感到太意外。也許不能直白的說,外交部內有人想破壞近期持續加溫的台、美關係或是不希望民進黨政府過度親美。其中外交部內會有不同派系的拉扯,更多時候是外交官中對國族意識的定位不同。即便表面上不反映內心的問題,實際處理上一定會有不同的想法。這在各個公務機關都有可能發生,也導致為何無論藍、綠、白都會需要帶上自己人的原因。
至於是否嚴重到破壞文官體系也未必,比起政治任命或機要任用的問題,不如處理公部門內的轉型正義問題。
作者 / 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