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希望遇到奧客、慣老闆、廢勞工的同時,也應當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會做這些不應該的事情呢?
在這裡我要用「自由市場經濟」取代「資本主義」。用「勞、資、消費」的經濟循環取代「勞資對立」。用「分工合作增加生產」取代「資方剝削勞方」。真實世界的自由市場其實是非常複雜難以簡化,但不可能只有「勞、資」而已。
如果勞方進入資方的工廠之類的「生產工具」裡頭進行生產之後,這些製造的產品無法「銷售」、缺乏「消費者」,那麼整個工廠的營業額是零,很快就會面臨資金無法周轉而倒閉的窘境。
經濟是循環的,而最終決定市場走向的,是無數消費者自發性需求所共同決定的結果。消費者本身就是自由市場經濟裡面佔了主導地位的群體,就算資本家資本再雄厚,只要被市場遺棄,無論是農業、製造業、還是服務業,他都得倒閉,離開這個產業。這就是自由市場經濟。
然而使用「資本主義這個名詞」只把事實說出了一半。資本主義強調資本家累積財富的能力,強調資本家壓迫勞工。但卻沒有說出,資本家隨時受到消費者與市場的制約,高額獲利,就是建立在大量成本與隨時可能被市場淘汰的風險之上。
社會的經濟繁榮,不可能只建立在慣老闆剝削勞工上面,就算有慣老闆再怎麼財大氣粗,面對消費者還是得和顏悅色提供商品與服務。而勞工在社會上是大多數,他們常常也是產品或是服務的消費者。
社會上的慣老闆真的那麼壞,盡情的剝削勞工,讓勞工到了連消費都無法負擔的程度。那麼,所有的企業也將面臨缺乏消費者而倒閉的窘境。
社會的繁榮是建立在於分工與技術專門化的大量生產上面。一枝鉛筆去文具店買,只要10塊錢,一個加油站工讀生工作一個小時的薪水就可以買15支。但要是今天請這位工讀生從無到有,從石墨芯的製造,到木柄,筆頭的橡皮,再到筆身用的漆。全部都要從原物料產地購買,製造,這位工讀生要花幾個一小時才能做出一支鉛筆?
經濟繁榮的意思也僅僅是,我們整體人類社會,能夠用更短的時間之類,產出更多的糧食、產品、服務…讓這個世界上的人口增長,
這些的大量人口的各種需求,也是由自由市場經濟所提供。而無論勞工、資本家、消費者之間,都是由價格與契約所構成的關係。
要是嫌薪水太少,一開始就不會去應徵了,要是嫌東西太貴,一開始也就不該買了。而台灣社會的問題,不單只是在於資方剝削勞方,而是無論今天台灣民眾在擔任哪個角色。
無論資方、勞方、消費者,都不誠實、都想用權力壓迫或是欺騙的方式占別人的便宜。這類人擔任資方,就變成胡亂扣錢扣假的慣老闆,成了勞工,就變成老是遲到早退偷東西的廢勞工,當了消費者,就變成談好價格還反悔亂殺價,甚至是下訂之後還跑去買別家的澳客。
當你不希望遇到奧客、慣老闆、廢勞工的同時,也應當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會做這些不應該的事情呢?
作者 / 常山七次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