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有推動之必要,只是相關的配套需一併配合才有成功的機會!
行政院表示將在2030年全面落實雙語國家發展政策藍圖,希望能提升國人的英語能力,強化其國際競爭力,同時快速與國際接軌,針對行政院的雄心壯志,不能完全否定其正當性與價值,但本文更希望的是政府部門在推動新的教育政策時,能夠適度地針對台灣當前的學習環境進行調整,才有可能徹底成為雙語系國家。
首先,政府單位若想徹底推動雙語教育政策,因先從英語口音的發音進行確立,按照目前主流的英語發音來說,大致分為美腔、英腔、澳腔、南非腔與印度腔,當中不同的腔調其實也代表不同的英語文化,政府在推動雙語教育時,若能適時告訴國人應學習哪一種英語腔調,未來政府與教育單位在培訓相關人才時較能統一管理,增進政策之實際成效。
第二,所謂的雙語教育,除了是在學校進行雙語教學外,一旦放學後學生回到自己的住處,這時父母或其家中長輩可能無法利用英語與其溝通,在世代的差異下,雙語教育的教學範圍政府必須明確訂定,是要全國統一的學習英語,還是只有在學校落實雙語教育,這之間的實際落差政府必須深刻面對,才不會造成另一個世代上的語言差異。
第三,雙語教育的落實與推動能否成功,與政府官員的英語能力是否優秀有直接的關聯,不能否認的,政府官員必須在招開各部會首長會議時,不但能以英語論述,甚至在撰寫政府報告時,也必須有能力進行書寫工作,換言之凡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不論其單位、職務或學歷,皆須以身作則落實雙語工作,才有可能達到服眾效果。
第四,由於雙語政策茲事體大,政府預計以多少年的預算將政策落實,至今尚未有一個具體目標,換言之筆者希望該政策到最後不要又成為一個口號,畢竟在扁政府時期已針對雙語政策進行討論,如今政府再度提出,具體的政策時程與預算必須相輔相成。
最後,台灣推動英語教學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在筆者求學時英語就已是相當重要的學科,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將英語視為一個科目而非一個文化、習慣來學習,此舉不但使得台灣在英語教材的推動上面臨僵化的可能,將英語視為一個科目更有學習時間上的限制,畢業即丟的現象成為學子常見的作法,換言之若想推動雙語教育,不但要貫徹在公部門,對於英語學習的態度也必須調整,才有機會強化台灣整體的英語教學。
作者 / 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