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美國忍受中國長期佔優勢,美國建制派主要的假設前提:讓中國接軌世界經濟會帶的經濟開放會導致政治民主化,結果中國威權鞏固的發展,確實違背了美國的預期。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G20會上,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晤,雙方達成貿易戰停火90日的共識,並在此黃金時間再次進行美中經貿談判,針對關稅協議及智財議題進行協商,唯中國媒體被下令禁止採用白宮的新聞稿,導致貿易戰是否真的偃旗息鼓,外界霧裡看花,未能得知,美中貿易戰無不突顯出中國媒體對貿易戰評價存在思想混亂。
然而,筆者根據白宮發佈的新聞稿指出:中國將購買大量的美國農產品,並承諾立即就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等重大議題,與美國展開談判;此外,美國將提供90天的觀察期,屆時如雙方無法達成協議,原訂10%的關稅將提高至25%。依據白宮的說法,未必等同於貿易戰劃下休止符,反而凸顯出北京簽下城下之盟的無奈,由於雙方對於貿易摩擦的認知歧異差距甚大,WTO所倡導的「對等性」原則依然沒有落實。
2017 年 8 月上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中國啓動「301調查」,原先以為僅是例行性貿易審查程序,未料拉開了美中新一輪開啟貿易戰的序幕,逐步導致雙方貿易摩擦升高。時至2018 年 6 月 中旬,美國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 500 億美元商品徵收 25%的關稅,而隨後中方亦宣佈從美國進口價值約 500 億美元商品加收關稅。川普暫時拋開多邊主義的束縛,實行 「美國第一」的單邊政策,最關注者乃如何縮小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並設下各種障礙阻止投資外流。尤其,針對在中國經濟實力增強和北京提出改造提升製造業的「中國製造2025」 行動綱領下,美國對中國大陸的防範心理上升為敵對,矛頭開始指向中國高端產品。
在當前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北京應對的貿易戰危機其實險阻重重:首先,國際金融存在著風險,中國企業面臨著成本加大的問題;其次,創新和創造的能力受到影響,生存的問題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第三,市場法制體系建立不完全等問題,市場上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期產生質疑。尤甚,美方承諾在90日內不加徵新關稅,讓雙方有機會繼續談判,以達成最終的貿易協議;假如未能達成協議,美方將繼續增加關稅壓迫中國。貿易摩擦和糾紛的存在有客觀普遍性,一國都把取消本國貿易壁壘作為一種換取進入他國市場利益的成本,在貿易保護思維原則下推動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國家本質上在經濟發展受挫時均無不強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遂使本國經濟利益最大化。
根據北京以往的判斷經驗,美中雙發發生貿易摩擦時,中國方面通常以增加訂單換取美國取消制裁,但川普政府作法改懸易轍,即便增加訂單也要加強制裁,頗讓中方頭痛,即便雙方達成短暫的「停火」協議。《經濟學人》2018年3月以封面和頭條文章How the West Got China Wrong綜述「接觸論」並消遣歐美沒搞懂中國,西方社會逐漸意識到「接觸論」落空。
評價美中經貿戰的一個重要核心問題,乃長期存在的巨大貨物貿易不平衡,過去美國忍受中國長期佔優勢,美國建制派主要的假設前提:讓中國接軌世界經濟會帶的經濟開放會導致政治民主化,結果中國威權鞏固的發展,確實違背了美國的預期。
作者 / 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