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的核心價值,只有免費的營養午餐嗎?各候選人為了增取選票,免費營養午餐、建立各種硬體設施,是民眾最能直接看的見,但教育絕不是仰賴這些東西!
各政黨教育政策狹隘
每當選舉前後,各政黨候選人,為了獲得家長選票的支持,不乏提出許多教育政見,然而這些政見大多都是,免費營養午餐、教室硬體設備升級、增加公托幼兒園等。然而我們的教育的核心價值,只有免費的營養午餐嗎?各候選人為了增取選票,免費營養午餐、建立各種硬體設施,是民眾最能直接看的見,但教育絕不是仰賴這些東西,教學現場長期師資不足,學校僅開代課缺,新培育出的師資無法進入教育現場,現職的老師又缺乏資訊的更新,導致台灣的教育停滯不前,空有許多設備,也無法有效提升台灣教學上的品質。
中學缺乏軟實力
在科技化的時代,AI人工智慧、大數據、資訊大爆發的時代,許多學校裝設電子白板,購買教學型平板,宣稱擁有數位化教室,但這些都僅只於表象,老師上課依舊相關使用黑板,頂多放個影片,或使用教科書廠商提供的簡報,這些先進的的設備形同虛設,不只無法增進學生在資訊能力上的提升,還要浪費大量資金,進行設備的維護,最後學生對於資訊的處理能力,依然沒有得到上升。
而隨著全球化的影響,各國積極的招攬人才,人才跨國的流動已成為趨勢,台灣在這方面有些許的吃虧,原因在於台灣學生的英語能力不足,大多數學校也都以中文進行授課,甚至頂尖大學,同樣是以中文進行授課,學生缺乏在英文環境下學習,不論是在國際論文上的競爭力,又或是要前往外國進修,都受到一些影響;而在中文授課上,我們的競爭力又不足中國的大學,使得台灣許多青年,只能選擇西進中國,造成大量人才被中國吸收,最後讓台灣不只吸引不到外國優秀人才,連本地人才也不願留在台灣。
口號式的教改
十二年國教的價值,希望培養出能有帶的走能力的人才,適性揚才的口號,畫了一幅美好的教育藍圖,然而在實際層面,卻看不見任何進展,學校依然以升學為導向為主,想要培養出通才的學生,光是國中升學考試就有,國文、英文、數學、生物、理化、地科、公民、歷史、地理,九科之多,並要求學生要學習美術、音樂、健教、童軍、體育、家政、輔導、資訊,此外服務學習、參加競賽、擔任幹部都列入升學比序內,而高中學測同樣是如此,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如何去期待學生能脫離填鴨式的教學,學生拼命學習要考試的科目,及完成對升學考試有幫助的事情,卻完全沒有時間進行自我探索,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也不知道大學各科系實際在上哪些東西,導致許多學生到了大學後,才又多浪費時間,去準備重考或轉學考。
教育制度尚須檢討
從亞洲大學排名第一的香港來看,香港的中學除了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外,其餘科目皆為選修,選修並直接細分成專業科目,例如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等。能讓學生在中學時期,就針對個人興趣科目,進行專研,並在升學考試時,依據科系所需的專業,再選擇自己所需要讀的考科。
而反觀台灣,希望台灣甚麼都學,卻甚麼都不專精,考生得去學習各種領域知識,而升學考試的篩選標準,可能還跟該科系專業有所脫離,當進到大學時,所學的東西,可能是他國在中學階段就已經學習過的,台灣的大學端反而成為興趣探索的場域,最後學生可能因興趣不符轉系,或無法獲得相當的專業素養,因而被迫要再去讀研究所,導致台灣大學學歷貶值,教育競爭力逐年下降。
作者 / 楊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