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後的政府能夠知道2018年的臺灣人對於代表團名字的偏好,並可以此來跟國際社會討論交涉,而不至於再次出現遠在天邊的政府一意孤行的堅持退出奧運會,反而造成了一些遺憾。
11月24日將舉行九合一大選,除了選舉之外,還有10個公投案合併選舉。其中,第13案,俗稱東奧正名的公投案,雖然辯論會時反方沒有推派代表,因此檯面上並沒有什麼討論。但是前陣子在網路上以及部分社群平臺出現一些指出正名運動將影響選手的出賽權的說法,總而言之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
在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時,加拿大總理杜魯道要求中華民國代表團改以「臺灣」的名義參賽。中間雖然經過幾度溝通,加拿大也五度讓步,在最後的讓步中,同意穿著中華民國代表團穿著制服,使用國旗、國歌,參加典禮以及比賽,但是開幕典禮時,中華民國代表團所持的名牌不能有「C」字,代替的作法是持「臺灣」名牌或是奧林匹克,或是乾脆不用名牌。雖然如此,但是最後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在臺灣堅決指示「國旗、國歌、國號三者不可缺一」,因而未能達成共識,中華民國代表團在宣布退出該屆奧運會以後,全團回到臺北。
42年前,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擅自堅持「國旗、國歌、國號三者不可缺一」,在談判破裂以後,退出奧運。而對這些已經在美國準備,隨時等待入境加拿大的運動選手們來說,加拿大的最後讓步是否真的完全不能接受?開幕典禮上非要有「C」字或是「中國」字樣出現嗎?就因為開幕儀式上名牌上的文字無法取得共識,中華民國代表團退出了蒙特婁奧運會。
根據報紙記載,選手們或多或少還是對於無法參與比賽感到遺憾,包含了游泳選手李東興、田徑好手李秋霞等。
當時,在中華民國政府主導之下,中華民國代表團因為堅持要有中華民國國旗、國歌、國號才而退出了賽會,不過我們看不太到當時一般民眾的想法。
在這42年之間,無論是國際局勢、兩岸局勢或是美中臺關係都出現很多變化,透過公投,現在我們可以知道社會大眾看待代表團名字的態度。公投主文是:你是否同意,以「臺灣」(Taiwan) 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
無論這個公投案最後是否通過,至少日後的政府能夠知道2018年的臺灣人對於代表團名字的偏好,並可以此來跟國際社會討論交涉,而不至於再次出現遠在天邊的政府一意孤行的堅持退出奧運會,反而造成了一些遺憾。
作者 / 林韋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