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面對外交處境的險峻艱難,當年的老國民黨官僚楊西崑,卻是努力替台灣找出路,尋求在變局中脫離「一中」框架、走向「一中一台」的可能。值此多事之秋,我們不禁要問,如今國民黨內還有第二個楊西崑嗎?
台灣的民主運動,是在國民黨政府威權統治下逐漸萌芽滋長,台灣獨立運動也不例外。二二八事件助長了台灣意識的凝聚,進而成為獨立運動的濫觴。此後即有廖文毅的「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和以王育德為中心的「台灣青年社」在日本成立;在美國也先後出現由在美台灣人留學生所組成的3F、UFI和UFAI。之後在海外的獨立運動也都在其延長線上繼續推展、茁壯。而在島內雖然也有過「台灣自救宣言案」與「泰源監獄事件」等台獨政治案件,但受制於環境的不允許,不如海外那般蓬勃。
然而,在威權時代,台獨主張並非全然出自台籍菁英之口,在國民黨內部的外省菁英其實也曾有過類似的倡議。1971年11月26日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甫滿一個月,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就曾私下向美國駐華大使馬康衛(Walter P. McConaughy)提出大膽的救台方略,亦即:發表聲明,向全世界宣佈在台灣的政府與在大陸的政府毫無關係;此項聲明應採用新的政府名稱,即「中華台灣共和國」(The 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在做此宣布後,應即凍結憲法、解散國會,改成國會一院制,其成員由三分之二台灣人和三分之一的大陸人組成;進行公民投票決定台灣未來地位。
不同於基於「台灣民族主義」、或出自國民黨政府是「外來殖民政權」等理由而追求獨立的台籍菁英,這位職業外交官則是在台灣面臨外交重挫、在國際上風雨飄搖之際,為了政權存續所做理性且變通的抉擇。他在解釋「中華台灣共和國」時說,「中華」二字沒有政治意涵,僅表示台灣人民源自中華民族,就如同「阿拉伯」國家在其國家名稱前加「阿拉伯」一樣。足見多少仍帶有「中華民族」的想像。但無論如何,如果說廣義的「台灣獨立」,是以台澎金馬為範圍,建立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那麼「中華台灣共和國」應該也能稱得上是「台獨」。只是蔣介石未曾接受罷了。
民進黨執政兩年多以來,中國連挖我友邦,軍機軍艦也頻繁繞台,但國民黨人卻總是與對岸隔海唱和,譴責蔡政府不承認北京要求的「九二共識」。日前,吳敦義主席出席丁守中的造勢活動時,再次暢談「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的妙用,還說阿陸仔看到「一中」就爽,我們看到「各表」就開心。只是,「各表」儘管在國內喊得漫天價響,一登「陸」國民黨人卻又自動消音。今年六月,郝龍斌副主席在「海峽論壇」的場子上,只講「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隻字未提「一中各表」,足為明證,甚至還加碼大談「兩岸一家人」的調子。
相形之下,同樣是面對外交處境的險峻艱難,當年的老國民黨官僚楊西崑,卻是努力替台灣找出路,尋求在變局中脫離「一中」框架、走向「一中一台」的可能。值此多事之秋,我們不禁要問,如今國民黨內還有第二個楊西崑嗎?
作者 / 彭孟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