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讓我們學到了一課,任何商業談判都是建立在扎實的調研之上,沒有真正抓到對方的弱點,就註定不會是贏家。
7月6日,來自中國價值340億美元的商品被課徵25%的關稅,宣告美中貿易戰正式開打,當這兩隻大象在跳舞時,一不注意我們就可能粉身碎骨,正確的了解這場貿易戰的本質更顯得重要。
可惜的是,國內的媒體卻不見對這場貿易戰顯現出真正的認識,使得關於這場貿易戰的結局,有媒體認為美國終會大敗,亦有媒體覺得中國將會被打得體無完膚,如此分歧的觀點又該如何解釋,誰又能看清貿易戰的重點,值得深思。
美中貿易戰最重要的並不是減少逆差
美國在川普上台後,明確的表明了美國對中的5000億逆差是不公平的。最早在3月即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根據301條款對中國課徵關稅,亦即要減少如此大規模的貿易逆差。
然而減少逆差卻不是最終的目的。川普要改變的,是與中國不公平的市場競爭。
川普在上競選時即提出「Reciprocal Tax」的概念。「Reciprocal」在中文的語境內被翻譯成「互惠」,也因此,中國從過去以來都認為中美貿易之間是互惠的,中國透過貿易大量賺取外匯,而所持有的美金也是中國人民幣的信用基礎,中國也認為美國透過借貸的方式,一直和中國購買便宜商品這對美國也是有利的。過去即使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多次和中國抱怨或抗議其對國內商品不合理的補貼,中國一直沒有實質的改善或充耳不聞,中國內部認為,既然是互惠,那就是你讓我我讓你的意思,西方稍微一點退讓無損雙方各自得利的結果。
事實上,「Reciprocal」的概念在西方的用法更是偏向「對等」的意思。川普要的是真正的對等貿易。對等貿易指的是,中國不能用國家力量去干預市場,再藉由這種扭曲市場下,去與其他國家進行競爭,亦即這5000億的貿易逆差,並不是自由市場之下必然結果,而是中國透過黨國資本主義所造成的。也因此,這場貿易戰要解決的是不是逆差多少,而是中國必須慢慢的將手從市場上抽開。
也因此,「中國製造2025」再次被拿出來講也不是意料之外了。中國一直有意解決國內生產過剩的問題,過去是透過一帶一路來對他國放貸,施加地緣政治的影響力,其根本原因即是中國過去為了保持一定的經濟成長率,把資本投在回報率低的項目上。而政府超發貨幣的結果就是,不管是房地產或企業負債,都達到遠超過了一個國家可以忍受的槓桿率,而若不把這種內部壓力對外釋放,中國難以承擔這樣的後果。而中國製造2025更是傾全國之力,意圖取得全球製造業的重要地位,將中國生產的大量商品賣到全世界,對抗西方國家「再工業化」的努力。這種扭曲市場的作為,也都是西方世界無法忍受的。
而中國對西方的不了解,以為西方國家會為了中國廣大市場、互相依賴的貿易不斷忍讓,更以為民主國家對貿易戰的忍受度低,只要對川普的票倉課以關稅,就能讓川普退讓,這些都是中國在這場交手中顯示出來的誤判,也註定這場貿易戰不會輕易結束。
將視角拉回國內媒體的報導,不少媒體未能觀察到貿易戰背後的重點,光以對他國施加關稅這件事會造成他國的不滿,就沒有辦法說得通為什麼歐盟、日本這些同樣被美國課稅的國家,會在這一場貿易戰當中與美國站在同樣的一邊。而對貿易戰結果的誤讀,更讓國內不少親中勢力大舉慶祝,認為美國在自掘墳墓。
美中貿易戰讓我們學到了一課,任何商業談判都是建立在扎實的調研之上,沒有真正抓到對方的弱點,就註定不會是贏家。
作者 / 鹿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