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學者」的普遍現象,其實就是這一思維的反映:政權欲求速成,以利誘之;學者則如魚咬餌,偷雞摸狗。
近年來,中國學術界的XX學者越來越多,搞出的名目讓人眼花撩亂,山字輩的如泰山、天山、長白山,江字輩的如長江、珠江、閩江,三字輩的如三晉、三秦等,甚至還有飛天學者(甘肅)與攀登學者(遼寧)這類讓人哭笑不得的稱號。好似武俠小說裡面講的,要在江湖上走跳,不能不有個響亮的名號。
此一現象的起因,可追溯到1998年時,中國教育部和香港企業家李嘉誠,以振興中國高等教育為目標,號稱要延攬海內外學界精英,培養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帶動國家重點建設學科趕超國際水平,故制訂了「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後來各省為了爭奪學術人才,紛紛提出自己的學者計畫,人民幣數十萬元的獎金,校內的各種優惠待遇,科研補助經費另計等條件,使得各方學者趨之若騖,要來爭搶這塊大餅了。
只不過,這些琳瑯滿目的計畫,其實不停地重複資助同一批人,任由他們取走大量金錢與宣揚自身名望。因為善於經營的學者,往往利用手中資源,邀請審核項目的官員或學術刊物的主編,前來講學或參加會議,實際上是請客吃飯喝酒,逢年過節可能還要送禮。得了好處的官員和主編,自然願意讓他申請項目經費與多發文章,如此一來一往,形成了寄生在學術體制內的利益集團,直接助長了學閥勢力的壯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拉幫結派。學閥現象並不稀奇,臺灣也不少見,但「XX學者」的設置,無疑使得這類情況更為嚴重。隨「XX學者」而增加的學術資源,絕大多數都被這種利益集團佔走了,至於學術價值到底創造了多少,根本沒人認真檢討。剛要踏入這淌渾水的後進學者,只能巴結這些學術大老,一邊看著人家吃肉,一邊期望自己哪天能夠分點湯喝。
毫不意外的是,為了爭奪「XX學者」名號的加持,大家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手段都用上。最好的例子,就是身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特聘長江學者的沈陽了。他1998年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性侵女學生高岩,導致受害者後來自殺,但當時大家以為是高岩自己想不開。今年因為西方的MeToo女權運動,知情人士才集體舉報此事,並引起至今未息的軒然大波。
但這裡並非要討論性侵案,而是想指出:沈陽曾在一篇文章中自稱,2011年因在北京大學申請「長江學者」失敗,在南京大學文學院邀請之下,才跨校申請成功。這等於是承認南京大學利用「長江學者」來挖角人才,而自己是為了「長江學者」才轉任南京大學。
更有趣的是,中國大學遇到性侵案,通常是極力和諧,當作沒發生。但南京大學文學院的教授們卻立刻集體連署,直接要求解聘沈陽,搞得學校高層也不得不認真考慮。由此可見,沈陽當初能夠取得「長江學者」,靠的恐怕不是學術實力,因而讓人頗有微詞。如今性侵案一出,教授與學生們怨聲四起:「北京大學的學術垃圾,南京大學居然搶著要!」也難怪校方態度會一反常態了。
中國學界急功近利的風氣,如不做原創只做跟風,不求積累只求速成,甚至是刻意欺瞞造假等,批評的人早已不在少數。「XX學者」的普遍現象,其實就是這一思維的反映:政權欲求速成,以利誘之;學者則如魚咬餌,偷雞摸狗。上面急著要,下面看著給,自然沒有什麼真正的學術進步可言。而對於這樣的利益輸送,一般大眾也只能霧裡看花,猜猜下次又會搞出什麼霸氣名號而已。
作者 / 企鵝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