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海嘯絕對不是私校師生與大眾們的無稽之談,…如果教育部選擇繼續被動而消極,迎接政府的恐怕不是高教擴張後的產業升級、人民教育水平提升,而是成千上萬個師生為此走上街頭抗爭,淪為世界級的笑柄。
繼高鳳、永達、興國與台灣觀光學院的轉型、退場之後,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與高美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的董事會也在今年6月紛紛正式宣告吹熄燈號(亞太創意技術學院董事會無預警宣告停辦,其停辦決議是否有效、會被核准有待商榷)。假若亞太學院的停辦案核准,總計6所大專院校的轉型、退場案只是前菜,身為主管機關的教育部在師生的權益維護上,至今看來仍是死當的水準,令人不禁想問:究竟教育部是真的無知無能,還是裝傻一流?
自2014年永達技術學院退場案以來,筆者關注大學退場的議題已經四年之久,一開始高鳳、永達的退場案中,主管機關教育部在處理上充滿瑕疵與生澀的表現,眾人解釋為「事發突然」、「缺乏經驗」。在結果上,時任永達、高鳳學院的師生遭到「安置」、「輔導」後,教育部宣稱下的功德圓滿,在退場後的幾年被踢爆只是讓師生被迫失業、失學。
2015年興國管理學院的轉型過程,雖不滿意但仍可勉強接受。未能料想到的是,三年後的今天,教育部竟再度雙手一攤,放任亞太、高美與台觀學院的校方高層在未經通知與商討的情況下逕行做出重大決議。
的確,私校是私人興學下的產物,董事會有權決定是否續辦學校,但在台灣因為私人興學後的私校,多半接受了教育部一定比例的補助經費作為學校的財源之一,導致私人興學下的私校在台灣有更高比例的成分是屬於公共財的一環。
既然是半個公共財,私校的董事會性質應屬於「管理者」而非「擁有者」,更何況私人「捐資興學」後的學校法人應屬於非營利機構,其財務應不屬於當初的捐資者。因此,在私校屬於半公共財的角度來看,即便高等教育的浮濫是不爭事實,也或許有退場轉型的必要存在,其退場轉型的決議亦應該透過民主程序與主管機關、師生等利害關係人做完詳盡的說明與討論之後,再決定其校務發展的方向。
如今看來,隨著永達、高鳳的退場以及興國、台觀的轉型,教育部似乎仍然處於被動而消極的位置。但高教海嘯的浪潮並不會因為主管機關的失能而暫緩,緊接而來的是無數間經營不善的大專院校,即將面臨校務發展的重點轉折,教育部所該面對的不再只是數百人的師生安置、輔導問題,而是成千上萬個師生即將面臨失業、失學的窘境。
教育部啊教育部,高教海嘯的前菜處理得如此失序與混亂,使得私校師生人心惶惶,無論當初廣設的政策是否得體,都是過去式。如今面臨嚴峻的考驗,即使是「亡羊補牢」也該負責到底,身為主管機關的教育部應更有魄力來面對、解決問題才是!
最終,筆者想要提醒教育部,高教海嘯絕對不是私校師生與大眾們的無稽之談,無法靠著沉默來讓時間沖走一切,如果教育部選擇繼續被動而消極,迎接政府的恐怕不是高教擴張後的產業升級、人民教育水平提升,而是成千上萬個師生為此走上街頭抗爭,淪為世界級的笑柄。
作者 / 許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