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轉型正義在執行的同時,卻沒能教育大眾為何轉型正義是應該做的,將減弱轉型正義的意義,並將窒礙難行又難以受到支持。
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時間裡,與納粹有關的議題在台灣一再地引起注意,我們應該可以去思考這類事件為什麼會在台灣社會重複發生。從2012年底的光復高中事件、到2017年底放火事件,以及2018年初的德國舊馬克協會,截至目前為止除了蓄意以此挑起話題的德國舊馬克協會,當初鬧得沸沸揚揚的光復高中早已道歉,卻還是出現知名Youtuber放火在年終聚會上著納粹軍服的事件,其間也零星有因小型商店販賣納粹圖騰而上新聞者。換言之台灣人根本尚未認識到納粹黨對猶太人所做的行為究竟在國際上是如何被理解,或者國際上是採取何種態度,去面對各國政府在過去對人權所做之侵犯。
許多德國人對於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在納粹政權下曾做出的迫害行為感到非常愧疚,並且在德國,否認納粹屠殺恐被判刑為「煽動民眾仇恨罪」。許多台灣人對此感到無法理解,或者認為這樣的做法是矯枉過正。然而如果台灣的轉型正義無法落實,百姓無法理解轉型正義的意義,我們怎麼可能要求一般人民去理解遠在德國的人權事件?
對於台灣過往的人權受侵害事件,經常可以聽聞各種反駁,例如「當事人有參與當時共黨在台活動」、「那是在當時政治背景下政府不得不採取的手段」,同樣地這些理由也可以套用到納粹黨的行為,如果我們可以接受國民政府從前因為各種理由對人權的壓迫,或甚至致人於死,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接受納粹政府的過往,因為其實共產黨員也在納粹清洗的名單之中。如果時至今日還可以聽到有人說,每年一次的二二八紀念活動只是政治消費而感到厭煩,或者認為這些事件都已經過去了,沒有必要一再提起,那麼誰會認為這件事很重要?
而這些說詞同樣也可以套用在納粹政府的行為上,從這點就可以想見台灣和德國社會的不同。在這個社會尚未真正意識到我們的政府曾經犯錯、未能真正面對自身的歷史以前,這個社會將無法修正自身的錯誤,整個政治體系或文化本身也不可能在無視過去的情況下向前邁進。
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地說,台灣社會或者台灣絕大多數並不理解轉型正義的意義何在,如今推動的轉型正義只有政府和少數人在意, 其他人或許心中帶有懷疑而觀望,也因此國民黨才有將轉型正義說成政治追殺的空間。如果轉型正義在執行的同時,卻沒能教育大眾為何轉型正義是應該做的,將減弱轉型正義的意義,並將窒礙難行又難以受到支持。
如此探究台灣人始終無法理解納粹旗的禁忌性,不代表台灣社會只能接受某一種政治立場或價值觀,這個意思也絕不是說,因為轉型正義是世界潮流,所以我們應該去追求這樣的政治流行。而是希望透過對於這個現象的分析,能夠理解這個現象為何一再發生。轉型正義的意義固然不是由筆者或者誰說了算,但這件事情要使民眾理解,也必須經歷一個對話的過程。如果台灣自身的轉型正義一天尚未真正落實,台灣社會便一天不可能真正理解納粹黨對德國社會以及猶太人的意義,納粹黨在外國社會的意義對於台灣社會來說當然並不是絕對地重要,然而這卻恰恰說明了台灣社會對待人權與歷史的態度。
作者 / 吳業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