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對教育部的感觸,只能以2016年總統選舉時任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面對兩岸議題時的回應,原封不動的送給教育部:「有一句話說,裝睡的人,是永遠叫不醒的」。
約莫2014年,筆者在臉書網誌中書寫了一篇哀悼永達技術學院退場的時事評論,並分享至台灣某知名論壇引起討論而接獲自稱北部某私校行政主管,要求本人刪除預言「若教育部立場不變,強硬於十年內退場10校的話,該校恐怕難以脫身」的相關說法,回頭想想,至今也過了三年之久。
2014年至發稿日前,台灣高教風暴日益壯大,而身為主管機關又管到連高中以下學校能不能販賣糖類飲品都要管的教育部,卻在高教風暴下選擇沉默。這些日子以來,打開臉書不時可以看到新聞報導有關於亞太技術學院、和春技術學院、台灣觀光學院等校的風波與危機,當筆者與觀看此文的眾多鄉民還在思索與爭論台灣的高教究竟只能容納多少校數、有多少種類型、高教的考試是否該考慮脫離聯合招生的舊思維時,有好幾所大專院校的師生,正在水深火熱之中。
自從永達技術學院退場以來,筆者不時見到「爛學校,倒了剛好,學生也好儘早投入社會」等諸如此類的論述,對於這樣的說法,筆者先前在本媒體上投書的《大學沒了,學生權益在哪?》中稍稍有了初步的回應,至於對於聯合招生制度轉為以獨招為核心的考招制度的相關想法,筆者先前的文章《技職再造-全面獨招後的技專院校》也有初步的構思與建議。在本文,我想談的點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政策面,一個是管理面。
撇除對於私校教職員生的同情與同理不談,以現實的政策面來說,我國高等教育的擴張是在1990年代發生,距今20年前的政策失誤,造就了20年後的高教危機。以筆者曾任學生自治團體幹部的經驗來說,一個決策的推動應該是採取滾動式修正,而攸關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與人才培育的重大政策,想必在20年來有多次的檢討與修正,若假設政府部會間的資訊沒有阻礙的話,考量人口結構、未來產業需求與國家對於高等教育的定位,即便目標以「人人都有機會就讀大學」作為前提來規劃,都很難想像如何做出一個讓20年後的高等教育形成大學130所、15所學院、13所專科的畸形結構。
退一步想,若最初的那批決策學者與官員的觀點是要將專科學校走入歷史,讓台灣的高等教育只剩下學院與大學,且授予的學位並無分別來看好了,在各技專院校瘋狂買地、蓋大樓來符合改制為學院、科大的標準,也約莫在2007年左右即達到100所大學、49所學院、15所專科學校的規模,在前一年便應該計畫性的停止申請改制學院、改名大學的申請案與核准。
另一方面,就管理層面來看,既然教育部政策上的錯誤已經無法避免,且礙於政商關係一時之間難以強硬取消改制、改名的申請辦法與相關規定,那麼對於大專院校的學生人數、師生比、人事流動、財務狀況、人事薪資發放狀況、校內法規是否有所異常,都在教育部的管控之中,什麼都要管的教育部,應該在查覺異常之時便發文要求限期改善,並是非分明的在適當時機針對屢勸不聽的大專院校開鍘,以昭告全國教育機構,身為主管機關的教育部並非紙老虎。除了開鍘以外,根據相關法條,教育部應該有權解散董事會,派駐公益董事接管大專院校,在公益董事進駐以改善校務狀況無明顯改善後,教育部也能名正言順的將學校收了,豈不威風?
令人扼腕的是,無論在政策面、管理面、情感面上,教育部始終都沒有做到一個主管機關應盡的義務與高度,使得十年前的大專院校師生忙於編織讓評鑑委員賞心悅目的報表、文件、建築設備外觀與訪談,以利學校能夠順利的改制、改名。十年後的大專院校師生面臨爹不疼、娘不愛的校內外環境,驚慌失措的不知下一步何去何從。誰都不曉得,下一個被決議停招的校系,會不會就是自己的校系,也不知道下一個被停聘/不續聘的教職員,會不會就是自己。
說到這裡,筆者深感無力,三年過去亦換了4任部長,無數個教職員生前往教育部前陳情抗議,亦有無數個教職員生針對校內違法亂象向教育部反映陳情,得到的都是沉默的回覆。筆者身為私校學生,不知道教育部為何連含糖飲料能不能出現在校園都要管,卻在這場高教風暴下,面對無數個教職員生,選擇了沉默。此時筆者對教育部的感觸,只能以2016年總統選舉時任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面對兩岸議題時的回應,原封不動的送給教育部:「有一句話說,裝睡的人,是永遠叫不醒的」。
作者 / 許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