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本與數量皆易控管的情況下生產,除能達到武器國造的目的,更能透過不對稱戰力的建立,形塑對中國一定程度的軍事嚇阻,戰時更能爭取時間與空間進行拖延敵方攻台時間,貫徹有效防衛、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
根據今年美軍出版的「中國軍力報告書」(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指出,中國在傳統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的數量上已超越2000枚以上,其中對台部署超過1500枚左右。無論是從戰略層面來說,共軍對台部署已達到嚇阻效用,在政治與心理上,大量對台的飛彈部署已對台民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國軍在「多重嚇阻、防衛固守」的國防戰略上,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加上現階2017年國防開支編列了新台幣3,217億元(大約102億美金),較2016年增加新台幣16億元。
國防部表示,2018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業經行政院院會決議通過,核定國防預算暫為3,318億元,較今年度法定預算增加125億,然而國防部長馮世寬曾經在6月中要求國防預算增至4,000億元,如果要將國防預算增至GDP的3%,則必須編列4,500億元預算,顯然兩岸在國防預算早已出現巨大懸殊,對台而言早已構成巨大壓力。
實際上,台灣應維持既有的戰機數量不變,仍舊擁有6個戰鬥機聯隊,性能提升後對我空防仍有一定保護作用,特別是面對解放軍新式戰機,各型戰機無論是在機載雷達、空對地反制武器、空對空飛彈等,我方仍然具備嚇阻能力。在其他武器的選擇上,國產的雄2E巡弋飛彈是國軍現階段最容易生產、製造與反制共軍的利器,也是具備先發制人又能避免我方傷亡的武器,更是本文力推的裝備。
面對解放軍在東南沿海部署大量先進的中、長程防空飛彈、地對地導彈與先進戰機,原則上國軍應生產大約二千枚左右的雄2E巡弋飛彈來進行全島部署,甚至將少量建置於外島前線給予解放軍「先制打擊」(first strike);飛彈射程原則上以六百至一千公里左右即可,原因有三:
一是對台最具威脅的共軍部隊,其海、空軍基地大部分距離台灣約一千百公里內左右,在作戰初期優先摧毀這些對台最具威脅的軍事基地,方可減少位在本島的守軍壓力,減少我方損失。
第二,隨著飛彈射程越長,其相關成本(引擎、燃料、導航等)也會隨之攀升,台灣在國防預算日漸有限的情形下,應秉持最具效益的國防政策,配合巡弋飛彈發揮「多重嚇阻、防衛固守」的軍事戰略。
第三,一旦國軍透過數百枚巡弋飛彈對中國進行打擊,將會迫使共軍現有的防空飛彈部隊面臨備多力分的情形,也就是對方透過大量的飛彈反制我方飛彈,解放軍現有強大的防空網也將處在消耗的狀態。
雄2E巡弋飛彈具備成本低,低空飛行,不易被探測等優點,國軍若能再開戰之初以數百枚的巡弋飛彈給予解放軍第一、二線海空軍基地甚至油彈庫進行摧毀,不但可以延長國軍備戰時間。若能進一步將火箭軍的基地一併摧毀,戰事將會拉長,利於國際奧援。
軍事向來是政治的延伸,在如此複雜多變的環境下,利用現有技術,在成本與數量皆易控管的情況下生產,除能達到武器國造的目的,更能透過不對稱戰力的建立,形塑對中國一定程度的軍事嚇阻,戰時更能爭取時間與空間進行拖延敵方攻台時間,貫徹有效防衛、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
作者 / 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