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各項生活活動,讓民眾了解東南亞社會現況,進而減少歧視跟偏見,甚至感到親切,這樣新南向政策才推得動。
假日中午逛台北車站旁的台北地下街,發現很多印尼餐廳,看菜單有印尼雞肉炒飯,想了解跟台灣的不同,就選其中一家用餐。
當時餐廳外的地下街廣場,辦日本浴衣祭活動,來逛街的大批台灣民眾,穿日本傳統服飾體驗北國風情,跟餐廳內貼滿印尼文的菜單看板,及寫印尼文的電信易付卡、印尼歌手巡迴台灣演唱會、伊斯蘭教清真寺廣告海報,跟幾位在用餐的印尼顧客,呈現的南國風情,呈現明顯對比。
不知是台灣曾受日本統治,對日本有歷史情感,或日本文創作品在台灣市占率高,讓台灣民眾覺得日本文化很親切,才會吸引大批台灣民眾參加?
但可確定台灣平常生活,跟包括印尼的東南亞地區互動密切,完全不輸日本。像是這家餐廳的印尼店員,邊用華語受理顧客點餐,邊用印尼語要求放暑假的孩子,在餐廳角落乖乖寫暑假作業,是兩萬八千名因結婚,到台灣居住的其中一位印尼移民。
在餐廳用餐的印尼顧客,是受台灣家庭、工廠僱用,來台灣從事製造業、長期照顧服務的二十三萬名勞工其中幾位。
只是台灣部分民眾仍認為,東南亞經濟比台灣落後,常叫東南亞為落後地區,及印尼、馬來西亞有激進伊斯蘭教恐怖分子,擔心台灣如接納東南亞移民、勞工,會變得很落後、不安全而很有意見。
卻不知泰國曼谷捷運通車年份,比高雄捷運早,路線有三條,比高雄捷運多;台灣幾位退休公務員不用任何武器,就破壞台灣的國際運動比賽進行,不輸恐怖分子的攻擊能力。
所以台灣官方想推動新南向政策,開發東南亞市場?先讓民眾了解東南亞文化,像是東南亞歌手來台灣辦演唱會,可邀台灣歌手合作,結束後談授權改編詞曲共創流行。
也可善用台灣的華僑中學、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招收的東南亞僑生,及在台灣生活的東南亞移民,以各項生活活動,讓民眾了解東南亞社會現況,進而減少歧視跟偏見,甚至感到親切,這樣新南向政策才推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