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實電力的問題上,有著許多可能性存在,電力充實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必須從各種角度展開討論與思考,政府既然抱持非核家園的既定政策取向,就應該更積極的設計配套,考慮如何填補可能短缺的電力。
8月15日下午五點,因台電發電廠疏失導致全台各地停電的事件,引發民眾的大量不滿。在這些不滿中,有些人認為如今的供電吃緊,甚至大跳電,起因是政府堅持不繼續使用或興建既有的核電廠;有些人則開始鼓吹電力民營化、自由化的政策。但台灣的電力問題能夠化約為這麼簡單的答案嗎?其實眾人都把重點擺錯了,大家都先射箭再畫靶,以致於根本沒有意識到台灣缺電問題的複雜性。
缺電就要蓋核電廠?
台灣缺電問題不是蓋不蓋核電廠的問題,認為缺電就是要支持蓋核電是一個預設立場的問題。事實上,台灣長期以來欠缺對自然資源的妥善運用,以及對發電的整體性規劃,政府當然在拒絕核電之餘,其實可以考慮的選項很多,水力發電、火力發電與風力發電都是可能的選項,同時,電力的生產如何普遍化,政府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例如補助家家戶戶裝置太陽能發電設備,這項政策始終沒有在台灣真正的普及,但一旦能夠成功普及,家戶對於電力公司提供電力的依賴度可以獲得緩解,電力公司也可以減低供電壓力。
因此,把缺電歸諸於非核家園的主張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若要批評台灣的缺電危機,最根源的問題其實還是在於,台灣若要棄用核電,就必須思考如何真正的讓台灣在電力能源上不虞匱乏之道,而這一點,我們的政府似乎還是在慢半拍。
電力自由化、民營化可行嗎?
說到底,鼓吹電力自由化、民營化的說法其實呈現出來的,是人們對於私有化的迷思。人們往往以為,私人公司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下,效率會比較好,人們也能享有更好的消費價格,但卻忽略一項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私人公司在獨佔或幾乎獨佔市場的條件下,其實它的效率不一定是好的,消費者也不一定能夠享有好的待遇。而公營企業民營化面對的問題其實就在這裡,電力、水利或是通訊作為國家基礎建設,往往已經透過國家進行大量建設,民營化會將這些巨額投資特許給財團,但這些巨額投資通常是其他競爭者所望其項背的,換句話說,這種基礎建設民營化後很難有真正的競爭對手,這導致了獨佔或寡佔市場的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民營化的公營企業不管做得好或是不好都沒有競爭對手,效率自然就低,消費者更不用想要得到什麼優惠。更不用說,電力這種基礎建設民營化後帶來的危機,包括了可能受外來資金把持,一國的電力建設被外資把持這似乎不是個安全的情況,而民營化後以利潤為導向的基礎建設,會不會仗著獨佔市場而坐地起價,或是拒絕供電給偏遠地區人民,這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結論
總之,一場波及台灣各地的大停電,引發了人們對電力短缺的批評,但無論是核電或是電力民營化都不應該被視為是唯一的解方。我們應該要正視在充實電力的問題上,有著許多可能性存在,電力充實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必須從各種角度展開討論與思考,政府既然抱持非核家園的既定政策取向,就應該更積極的設計配套,考慮如何填補可能短缺的電力。況且,持續吃緊的電力,使得台灣宛如每天都在跳電的危險邊緣,不僅大大影響人民的生活,更可能帶來重大的國安危機,解決電力吃緊問題迫在眉睫,早已不容忽視。
作者 / 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