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吞噬與排他、易取代性、無實質生產」這三大產業特性來看,博弈產業不但無助於振興金門經濟、開創金門前途,反而對金門遠遠弊大於利。
10月28日即將到來的金門博弈公投已經在地方引起激辯,「國際渡假區開放5%觀光博弈」能否振興金門經濟、開創金門的前途,成為激辯的焦點。
筆者試從博弈產業的特性,來談自己反對的理由:
一、「一條龍式」的博弈將造成經濟的「吞噬與排他」
「把賭客留在賭場裡面」是全球賭場經營的共同邏輯,業者必然無所不用其極;手法包括提供低價、甚至是提供免費的食、衣、住、行、娛樂,以及來回交通,這就「一條龍」式的玩法,澳門、濟州島皆是如此,所以當地的「非賭博性產業」無以與賭場競爭。
為賭場而來的「賭客」不是「觀光客」,在一條龍裡金錢消費只會全集中到賭場、無助於地方經濟,而地方非賭博性產業將因此失去生機、逐一關門,這就是「吞噬效應」;來客身上固定的消費力是進賭場一分地方店家就少一分,這就是「排擠效應」。
更嚴重的是,從近年許多針對博弈產業的研究發現,各賭場的客源多是在地人,不但未能吸入外地的消費,反而讓本地的錢被賭場吸到外資手中,這便是賭博業的高度掠奪性,也是賭場對在地經濟造成致命性打擊的主因。
二、博弈產業本身具有「易取代性」
本身不是「特色產業」的賭博業設置成立非常容易被取代,一旦鄰近地區在「區位優勢」下設立,則本地賭場消費群將快速流失移轉。
一個簡單的思考:全球賭業有數間「大品牌」,他們得以在各個允許開設賭場的地方設置,反而沒有「任何一間賭場」是獨獨哪座城市的指標特色。
三、博弈產業「無實質生產」
197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Samuelson說過:「賭博僅僅是以毫無生產效益方式地將金錢與物品在人們手中進行轉換,不會創造新的金錢與物品。賭博不但毫無生產效果,並且還會汲取時間與資源,如果賭博超過了消遣的程度,就變成了消耗時間與耗損國家經濟收入的活動」。
著名的企業諮詢顧問學者Nelson Rose形容賭博合法化是「經濟上的黑洞」,他曾說過,「大西洋城以前是個濱海貧民窟,如今,它成為了一個設有賭場的濱海貧民窟。」
從「吞噬與排他、易取代性、無實質生產」這三大產業特性來看,博弈產業不但無助於振興金門經濟、開創金門前途,反而對金門遠遠弊大於利;無需以未來為代價去證明博弈產業的弊害,懇請金門鄉親10月28日時做出最有智慧的決定,莫讓博弈產業吞噬金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