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亞洲水泥繼續開挖原有礦場的質疑:珍貴的土地和淡水一樣,是重要的資源,不該如此廉價地成為建材,留下破碎的土地與水土保持的危機。
受到滯留鋒面及西南氣流影響,台灣有約一週的時間都將陷入大豪雨轟炸中。因為近年來的全球氣候變遷趨於極端化,這樣的變化在台灣更為明顯,因此這幾年在台灣我們時而為乾旱所苦,時而豪雨傾瀉,同時颱風季節也由五六月延伸至十月、冬天越來越短;這樣的變化不禁重創農業,也使交通與其他各行各業受到停班停課停水淹水的影響,對台灣的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這樣乾旱與豪雨兩極化的氣象趨勢在可預見的未來難以翻轉,也因此,在政府大力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水資源相關建設也占據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除了建造水庫、蓄洪池、排水工程與各級政府的努力外,我們也應當鼓勵甚至訂定規範,要求建商在今後建造的各種公私建築與房舍中增建蓄水設施,以期在豪雨時能夠收集雨水,用以之後調節建築溫度、在乾旱時供應建築內居民所需之盥洗清潔等基本需求用水。如此一來也可減輕排水設施的負擔。
也許有人會認為每棟建築能收集之雨水看似杯水車薪,但是積沙成塔,積池成海,善用這些蓄水設施以及各種廢水回收設備,就可減少在乾旱無雨期間對用水的需求,讓台灣眾多日漸淤積的水庫蓄水可用於更重要之用途:雨水不應在豪雨時被視為必須被排除的問題,在乾旱時才被視為資源;在越來越變化多端難以捉摸的氣象變遷中,只有珍惜像水與土地這樣難以替代的戰略資源,才能讓我們的經濟與社會永續發展。
這樣的努力不該只有公部門投入,因為對資源的珍惜善用應該是全民運動。而這也可以呼應最近我們對亞洲水泥繼續開挖原有礦場的質疑:珍貴的土地和淡水一樣,是重要的資源,不該如此廉價地成為建材,留下破碎的土地與水土保持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