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中國「聯歐抗美」難如願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會見西班牙總理桑傑士時表示:「打關稅戰沒有贏家」、「中歐應該履行國際責任,共同維護經濟全球化潮流和國際貿易環境,共同抵制單邊霸凌行徑」,此番話顯係拉攏歐洲在關稅戰中共抗美國。然而,中歐雙方存在難以化解的「深刻分歧」,中國「聯歐抗美」意圖難如願。 首先,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已成為全球經濟的禍害,歐洲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受到的衝擊尤鉅。歐盟主席范德賴恩今年1月份就指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向各國大增的出口被稱為「中國衝擊」,而今中國的生產過剩恐將帶來「第二次中國衝擊」,歐盟必須採取貿易防衛措施。如今美國對中國課徵的關稅已大幅增加至145%,中國為了填補失去的美國市場,勢必加強轉向歐洲市場傾銷廉價商品,如此將使在地企業面臨嚴峻威脅。為防止歐洲淪為中國商品的傾銷場,歐盟勢必將採取相應的貿易防衛措施,如針對中國部分商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中歐間的貿易衝突勢將持續升溫,難有合作空間。 再者,歐洲議會於2021年5月因新疆人權問題而投票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至今,突顯在歐盟將人權與經貿議題掛勾的政策下,中國人權問題已成為雙方深化經貿合作的障礙。另俄烏戰爭更加深中歐間的裂痕,中國對俄烏戰爭抱持「親俄的中立」的立場引發歐洲不滿,2024年北約峰會聯合宣言就指控中國是俄羅斯侵烏的「關鍵推動者」,增加了俄羅斯對鄰國及歐洲大西洋安全的威脅,就此而言,中國更被歐洲視為安全威脅,而非可信賴的合作夥伴。 綜上,從中國產能過剩、人權問題到俄烏戰爭,中歐間的分歧是一串長長的清單,且目前看不見化解的可能,中歐關係長久來看只會日趨緊繃、漸行漸遠,習近平的「聯歐抗美」算計終究夢一場! 作者:王昱培
為何藍營對宋某人的納粹手勢曖昧以對?
日前罷免民進黨立委李坤城的領銜人宋某,因為新北檢調查大罷免涉偽造文書案,前往地檢署複訊時,不僅手持希特勒著作「我的奮鬥」,手臂掛著納粹標誌,還當著媒體面前行著國際禁忌的納粹禮,引起社會譁然,更引起德國在台協會與以色列駐台辦事處的公開譴責。 面對宋某造成的公關災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先挺宋某說他此舉是「諷刺綠共」,直到各界反彈聲浪強烈,才在稍後改口急忙切割。至於其他藍營多對此保持沉默,只有少數清醒者批評國民黨跟藍營再不正視宋某之流的危害,國民黨跟藍營的國際形象勢必名聲掃地。 然而,宋某這樣一個被起底為崇拜納粹和普丁的極右翼人物,在國民黨,甚至整個藍營當中真的只是極端少數個案嗎?吾人不妨從國民黨的歷史開始談起。 在1930年代,作為國民黨實質統治者的蔣中正,對於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的欽佩,使得他如法炮製在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實施強人統治和法西斯式的領袖崇拜,而他的看法也影響到不少國府人士對於納粹德國的看法,即使在二戰結束納粹德國覆亡多年之後,在國府軍方發行的不少關於東線戰場的翻譯書籍中,都不乏國府人士在序言提到倘若希特勒擊敗蘇聯,中國就不會面臨赤化厄運的感嘆,完全沒有意識到納粹侵略蘇聯是將其視為一場種族淨化(屠殺猶太人、奴役斯拉夫人)的殖民戰爭,而不是單純的反共戰爭,這種對納粹的玫瑰色眼鏡視角,隨著軍武界對於二戰德軍的推崇,更進一步的影響到不少如宋某之流的基層深藍支持者。 而國民黨在戒嚴時期鼓勵「疾風」極右派團體對付黨外,「疾風」之類極右派團體的遺緒始終殘存在基層深藍支持者當中。 在國民黨逐漸失去政權之後,深藍支持者不僅成為中國共產黨統戰論述的禁臠,甚至還成為極右翼色彩的俄國強人普丁的支持者,認為普丁的反西方、反自由民主的保守派形象正對他們的胃口,這也是為什麼俄國侵略烏克蘭之後,藍營,特別是深藍幾乎一面倒的支持普丁行徑的原因,不只是因為中國力挺普丁,更是因為普丁意識形態光譜剛好對接到他們的「頻道」。隨著藍營強硬民粹勢力的抬頭,過往深藍的極右翼底色開始顯露出來,宋某人肆無忌憚的高舉納粹手勢,只是更加突顯這一點。 藍營少數清醒的有識者警告「如果不跟宋某劃清界線,國民黨就不可能在台灣乃至於國際社會抬得起頭。」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今日的國民黨跟整個藍營聽得進這樣的諍言嗎?答案恐怕不問可知。 作者:洄瀾客
用貿易理論與經濟學定理解讀及批判美國錯誤的經貿計畫
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近日喊話說“For the last four decades, Wall Street has grown wealthier than ever before….But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the Trump agenda is focused on Main Street. It’s Main Street’s […]
克魯曼教授你錯了!
克魯曼教授不愧為哥倫比亞大學的左派大師,他昨日在媒體說明川普總統為何在美中關稅戰爭中會輸,洋洋灑灑,有許多值得討論的要點,算是「反川普關稅政策」難得的系統之作。 他說,中美關稅之戰,美國輸了的主要理由如下: (1)美國和歐洲的貿易談判,似無進展,歐洲不站在美國這一邊。(2)中國停止輸往美國科技和軍工產業所需要的戰略性稀土族金屬。顯然中國打貿易戰爭,𢤦得攻「敵之要害」,而川普不知道自己要甚麼?(3)美國輸往中國大多是農產品,可以輕易取得代替品,例如用巴西產的黃豆,取代美國愛荷華州的黃豆,而由中國進口美國的大多是「工業中間品」,不是消費品:所以川普的貿易戰,中國是佔上風,是打亂對美國的供應鏈,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會有多大!而且美國的農夫握有選票,有政治實力,可影響政策,中國的農夫是難以比擬的。 文中,克魯曼教授再三強調,耳提面命的傳授:國際貿易不是你可以賣甚麼?而是你可以買到甚麼?國際貿易的目的是從其它國家進口無法在本國製造,或生產成本太高,而以其它本國產品賣到別國,以賺取的收益,買進別國你所需要的貨品:目前,美國總體的生產力仍高,應付得來,不會因此受制於它國。 以上這些都是克魯曼教授一廂情願的「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理論,值得我們費心分析評論:就(1)而論,歐洲各國就美中間關稅戰爭,不偏不倚,不站在美國這一邊,你我可以相信是一時的現象。有七十五國家,列名排隊要和美國談判關稅,有多少是歐洲國家,總不會多數是非洲國家吧 ?如果是歐洲各國站在中國這一邊,習主席幹嘛急著往訪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塞?是不是應該住歐洲訪問,表達感謝才對!多數歐盟國家想到俄國侵略烏克蘭,中國是何立場?歐洲多數國家會認為美國的關稅,是「美禍」;那麼中國的傾銷,經濟殖民非洲,和侵犯烏克蘭的俄羅斯沆瀣一氣?是不是「黃禍」的第一步? 就(2)而論,克魯曼教授說對了,就某些「戰略性」物質,美國受制於人,不正就是符合「自由貿易」理論:自己不能生產或生產無效的可以託之於異國,自己形成供應鏈的「收授」的一環,而不想「戰略性物品」的自力更生。川普政府是有所覺悟,要把半導體工業移往美國,重建此生死攸關的戰略產業;川普政府也提起美國的造船業只剩下中國的二百份之一,這不正是「自由貿易」意識形態下的惡果。設若台海、南海、西太平洋不幸發生長期和大規模「海戰」,就裝備補給而論,美國會是別人家的對手? 就(3)而論:克魯曼教授又說對了,美國農夫所擁有的政治權力,可以形成的對政府的龐大壓力,哪是中國農夫所可比擬的?對美國農夫不利的關稅政策一定難以持久,川普政府一定要有所「貼補」。這就是民主和獨裁間的差異。 克魯曼教授搞錯的地方,以為全球化「自由貿易」就是經濟發展的「萬靈藥」,而不必有以國家為單位,作戰略性的考量。二、三十年美國在全球化「自由貿易」信仰下受害甚深,川普政府和美國右派力量的復興,多少和此覺悟有關。克魯曼教授所說的「中國能擾亂美國所需要的供應鏈而扼殺美國經濟」絕對沒錯:這正是美國右翼保守主義最心痛的覺悟,美國的經濟和戰略一體,在全球化自由貿易的迷信下,可以被支解、肝腸寸斷,不成人形! 要維護西方民主自由的價值,放棄自由貿易的好處,只是小小的代價。這是「由上往下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自由民主要有戰略考量下的保護才是正途,才會有未來。所以華爾街日報 ( WSJ )有人說,川普的「對等關稅」最終的目的,未雨綢繆,就是要孤立中國,那裏說錯了?甚至要令中國陷入「通縮」的險境,只是沒有人要明說,抓雞要蝕一把米。川普總統很戲謔玩笑的說「 There are lots of bad guys outside 」,許多人是會相信的 ! 作者: 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