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大教授郭明良因論文造假案,經調查委員會宣佈解聘,而貴為台大校長的楊泮池,不僅全身而退,亦保留過去的學術殊榮沒有追回,彷彿這件事船過水無痕,與他無關一樣。雖按照不同學院共同著作的習慣不同,部分學院的共同掛名的論文,作者群出於信任原則,並不會以嚴格標準去檢視其他人的著作部分,楊泮池也認為,該論文造假的部分與他無關,並不需要為了整個事件負責。
然而除了學術倫理的瑕疵以外,楊泮池就沒有其他應負的責任了嗎?楊泮池身為台大校長,出事後躲躲藏藏,看不見對整件事負責的勇氣、還有當斷則斷的決心,事件拖延的每一天,耗損都是台大以及學術界聲譽,以及其他辛苦研究的教授和學生們,光是整個事件的危機處理不足,就應該引咎辭去台大校長的職位。
這件事的脈絡亦能讓人發現兩件事。其一為台灣學術界「官大學問大」的傳統仍在,楊泮池身為台大校長,光是每天行政事務、出席各項活動就已忙得焦頭爛額,哪有時間專心做研究,論文能夠掛名,第一個是因為他作為台大校長,知名的教授在論文上共同掛名,就讓這篇論文加分不少,此外,有楊泮池的掛名,這篇論文更易於通過審查,這就牽涉到第二點「學閥」的問題。
台灣的學閥現象由來已久,過去由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前中央大學劉兆漢,以及交通大學校長吳妍華所組成的台聯大系統就是「學閥」的具體展現,這些資深教授不僅包括新進教授升等、聘任以及學術審查等,掌握了一名教授的生殺大權,自然逼迫許多教授不得不靠邊站,而被打入冷宮的就只能擔任萬年副教授、或是申請不到研究經費,惡性循化下的學術產出自然不突出。而楊泮池代表的生醫科學領域的學閥,亦間接影響了這些教授的學術審查,才使得許多教授把辛苦的研究掛上共同作者以求通過,而楊泮池等人就坐等掛名,一步一步強化其職位的正當性。
這件事讓我們知道,「學閥」仍舊穩穩的佇立於學術界,不因論文造假案損其權力,被解職的郭明良跟張正琪就像是這一事件替死鬼,只要最高層的仍在,他們就有重來的機會,但誰能保證論文造假事件不會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