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民議會

社會觀察 x 獨立評論 x 多元觀點 x 公共書寫 x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尼克森訪中50年對台灣的回顧與啟示

  • 時事
  • 民意

50年前的2月,1972年2月21日~28日,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當年號稱是改變世界的一周。因為尼克森在共和黨內,長期素有反共鐵人稱號,擔任美國副總統期間來台訪問數次,但由尼克森選擇對中國伸出友誼之手,打擊的不只是最依賴美國的台灣,同時也讓蘇聯與中國的矛盾全面檯面化,對於越戰、冷戰的結束,確實產生了一定程度影響。只是50年後再來看,最大贏家當屬中國,而美國並未獲得如預期的和平演變成效,卻讓中國成為經濟大國。而當年尼克森、季辛吉預料台灣恐在幾年內與中國開啟談判,讓中國內戰問題順利解決,美國也可從中減輕壓力。但50年後今日來看,預期不盡然成功,台灣在美國的地位反而更加重要。

尼克森訪中50周年 美中合作轉對抗 未來恐成「新冷戰」。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尼克森訪中50周年 美中合作轉對抗 未來恐成「新冷戰」。圖片來源:世界新聞網

尼克森當年訪問中國,最為震驚的應該屬蔣介石。當年負責一手籌畫此行的季辛吉,還曾回顧表示,對於蔣晚年帶來如此大打擊,感到遺憾。蔣介石多次在日記當中痛批,曾經是至交的尼克森為「尼丑」,可想見此事對蔣帶來的憤怒。而且隨後美中兩國簽署上海公報,其中關於台灣的段落表示: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這是美國首次對台灣的地位,做出相對清楚的表示,這樣的立場鬆動,最終影響了美中建交公報,讓台灣在全球的地位,以及與中國的歸屬上,產生了傾斜。美國還在公報表示,會從台灣撤軍。尼克森也終止了第七艦隊在台海的巡航任務。直到川普擔任美國總統後,美艦行經台海才再度常態化。

對台灣來說,1972年確實是非常難熬的一頁。1972年起,中華民國遭逢從離開聯合國以後,一連串的雪崩斷交。對於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有重大打擊。固然我們可以說,這是全球不再承認中華民國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但持平來說,從許多當年與中國簽署建交公報的國家來看,不少國家都承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當然可以說是對台灣的地位有致命衝擊的一年。

美國當年目的,是希望透過拉攏中國,制衡蘇聯,用美中關係抗衡蘇聯,以達成減輕美國在越戰上的壓力。結果,美國最後還是狼狽退出越戰,中國雖沒有再提供北越實際幫助,但其實也未能扭轉美國在越戰的頹勢。反而,中國在天安門事件之前,獲得美方大量軍事援助,對於國防實力上升有莫大助益。

此外,尼克森當年宣稱,希望讓中國人民擺脫「憤怒中國」。能夠不再成共產主義陣營,美國希望藉由和平演變,改變中共體制,但今日看來,美國不但未改變中國體制,反倒還遭中國紅色滲透,美國內部分輿論長期親中,直到50年後才試圖要力挽狂瀾。

至於經歷了這50年的起伏,台灣人民的自我意識上升,上海公報所稱的「兩岸中國人」用語,也早不適用於台灣。但這50年來,台灣至今未如季辛吉等人所預估的落入中共之手,關鍵在於台灣歷任領導人,沒有輕易的與中共開啟政治談判。俄羅斯總統普丁忽然宣布明斯克協議失效,台灣若貿然與中國談判,簽訂和平協議,早晚也只會落入被中國併吞的下場。

50年來,我們更要珍惜的是,台灣成功蛻變為完全的民主國家,不再是當年看來看去,兩岸都是獨裁執政的樣貌。政治體制幾乎完好如初的只剩下中國,而台灣成為民主陣營,其實也是台灣安全的屏障,讓中國侵犯台灣政治成本提高。也讓台灣的前途,不再是少數人說的算。期盼台美關係能持續升溫,讓尼克森訪中50年的歷史傷痕降到最低,台灣終究能在國際上證明自己的主權獨立地位。

作者 / 慎之

分享此文:

  • Facebook
  • Twitter
  • 電子郵件
  • 更多
  • Tumblr
  • Pocket
  • Google
  • Pinterest
  • LinkedIn

相關

2022-03-07 慎之

Post navigation

烏俄戰爭的最後解決? → ← 香港《時代革命》紀錄片給台灣人的啟示

Related Posts

何處惹塵埃:柯文哲竟不知作為統戰樣版工程的「金廈大橋」

柯文哲擔任過兩任首都市長,同時身兼第二大在野黨主席,豈能不知 […]

軍情局前局長醜聞所突顯的問題

近日,軍情局前局長羅德民在軍情局任內的爭議再次浮上檯面,監察 […]

民進黨的選情不甚樂觀

針對年底選舉,在野黨幾乎在各縣市都已完成提名,而作為執政黨的 […]

侯友宜的危機

折騰二個多月的「恩恩事件」,日漸月累,白紙黑字,終於水露石出 […]

Recent Posts

何處惹塵埃:柯文哲竟不知作為統戰樣版工程的「金廈大橋」

何處惹塵埃:柯文哲竟不知作為統戰樣版工程的「金廈大橋」

柯文哲擔任過兩任首都市長,同時身兼第二大在野黨主席,豈能不知 […]

More Info
軍情局前局長醜聞所突顯的問題

軍情局前局長醜聞所突顯的問題

近日,軍情局前局長羅德民在軍情局任內的爭議再次浮上檯面,監察 […]

More Info
民進黨的選情不甚樂觀

民進黨的選情不甚樂觀

針對年底選舉,在野黨幾乎在各縣市都已完成提名,而作為執政黨的 […]

More Info
侯友宜的危機

侯友宜的危機

折騰二個多月的「恩恩事件」,日漸月累,白紙黑字,終於水露石出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loading 取消
文章沒有送出-請確認你的Email位置
Email確認失敗,請稍後再試.
抱歉,你的網誌無法透過電子郵件分享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loading 取消
文章沒有送出-請確認你的Email位置
Email確認失敗,請稍後再試.
抱歉,你的網誌無法透過電子郵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