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市場密切關連的台灣,應思考避險的經貿戰略,可從減少彼此的貿易依存度。
北京輿論圈對於中國經濟下行議題,作出「悲觀」的判斷,尤其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對雙方在貿易上的逆差已經忍無可忍,隨時會對中國下重手。屆時全球貿易壁壘的情勢加劇,韜光養晦的國際機遇期已過,中國恐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無法自拔,G2會變成一個國際笑話,中國步入日本於1985年簽署「廣場協定」的後塵。
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被迫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一種狀態。筆者認為中國對於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可從「優勢論」及「均衡論」推敲,倘若以「優勢論」而言,中國大陸GDP成長下修至6.5至7%區間,總體經濟成長減緩似乎無法避免;從「均衡論」來看,已有10省市人均GDP接近或超過1萬美元,富裕省分會利用自身經濟稟賦,拉大沿海與內陸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例如,2016年一季度中國31省份GDP邁入了「人均1萬美元俱樂部」省份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遼寧、山東等,這是一個貧富差距極為懸殊的國度。
是以,人均GDP達到6千到1萬美元之發展階段,經濟會開始出現結構性問題,若無法改善經濟成長就會停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IFM)的估算,2015年中國人均GDP已有七千美金之譜。是以,人均GDP是否破萬美元,成為中國地方經濟諸侯非常在意的目標,因為人均 GDP 上萬美元是一個重要的標誌。廣東省統計局曾有報告分析指出,從全球的範圍來看,2014年人均 GDP 在 1 萬美元以上的國家有 66個,如果把廣東作為一個經濟體參與排位,則目前廣東人均 GDP 約排在世界各經濟體第 65 位,達到世界平均水平,象徵著廣東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曾有老華僑和筆者開玩笑地表示:若廣東成立華南共和國,估計一定也是東南亞第一強國,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可找老廣合作!
若繼續檢視金磚四國,諸如巴西、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市場,其實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成熟市場如歐盟、日本等高收入國家,即便順利度過中等收入陷阱,仍有可能陷入投資比例低、製造業增長緩慢、產業多元化有限、勞動力市場狀況貧窮等現象,其實連成熟的歐盟、日本亦陷入上述局面。回過頭來看,
台灣近年來的GDP成長已陷入幾乎停滯的「保一」狀態,過往從農產品出口,到紡織及食品加工,至電子代工等過程,持續朝著利潤較高的產業轉換。然而,台灣近年來遇到薪資水準停滯不前、收入差距過大、人力資本積累緩慢等問題,即便以購買力平價(PPP)平減後的人均支出有近4萬美元水準,似乎也掉入中、高收入陷阱,台灣和韓國深受此中、高收入陷阱議題的困擾,可謂東亞地區的難兄難弟。
職此,若中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與中國市場密切關連的台灣,應思考避險的經貿戰略,可從減少彼此的貿易依存度,筆者建議政府除擴張貿易伙伴之外,應當設法擴大國內的內需市場,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能用其增長的購買力來購買高品質、創新的高附加值產品,希冀藉由創新驅動經濟的增長,讓台灣擺脫中、高等收入陷阱及其經濟制約。
作者 / 林士清(台灣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