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日前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引起美國國內外學術圈的震驚,除了無數哈佛的外籍師生面臨前途未卜的考驗之外,美國國內則擔心影響美國吸引國際人才的軟性國力,哈佛大學的教育風暴迄今仍在發酵當中。
而在台灣,支持和反對川普政府政策的爭論也在知識界、教育界引發論戰,由於台灣知識界、教育界不少人留學哈佛的淵源,讓這場美國的教育風暴成為台灣知識界、教育界人士切身的話題。
對於川普政府為何對哈佛大學下重手,左派跟自由派指責是川普政府企圖打壓學術自由、控制思想的「法西斯」主義作祟,而右派指責是哈佛大學成為中國權貴、科技間諜,甚至極左反以色列反猶太人的溫床,雙方對此爭吵不休。

如果深入探究川普政府的動機,川普與哈佛大學的對抗,不只是行政權與美國高教界的對抗,更是左右派之間的「文化戰爭」。
川普以及其「MAGA」支持者,和瀰漫在哈佛大學在內的美國高教界的極左反體制氛圍的尖銳對立,是從第一次川普政府就延續迄今,以哈戰爭的衝突加深了彼此的憎惡。這樣的情況在當代美國歷史上曾經上演過,那就是1970年代初期尼克森政府和美國大學內的反越戰風潮的對抗,尼克森政府動用情治單位、執法部門甚至國民兵打壓美國大學內的反體制勢力,而後者也出現「氣象人」、「共生解放軍」等激進組織。
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局勢有進一步激化的危險,特別是在極左反以色列反猶太人發展到槍殺以色列外交官的暴行發生之後,已經有反恐專家警告美國大學校園將變成極左及激進伊斯蘭洗腦年輕世代的溫床,未來川普政府加強打壓跟極左及激進伊斯蘭合流的本土恐怖主義的敵意螺旋,恐怕將帶給美國社會強烈的震盪。
對台灣來說,川普和美國高教界左右對立的影響,並不僅限台灣留美學生的權益及知識份子內部的爭論,更重要的是當美國國內社會強烈分歧的情況之下,無可避免會影響到美國對外政策的注意力,在中國恣意擴張的當下,正為國內分歧所苦的美國是否能夠有效回應、甚至遏制中國的擴張,台灣各界應該持續觀察事態的發展,並作好因應的準備。
作者:洄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