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政治界,在在野陣營一側,由於以下事態的發展,而使政情的變化益加複雜:
—「大罷免運動」35名進入連署第2階段的區域藍委,預期將會有至少15~20名,甚至更多一些的人,將達到通過2階、正式成案所需的標準;其中,台北市5名現任藍委,其2階連署均已達標,為持續提高聲勢、避免補件拖延時程,當前目標已經轉向衝高連署書份數,5人都有可能因遭罷免而去職,對明年將面臨連任關卡的現任市長—蔣(?)萬安,形成相當程度的政治壓力。
—而中國國民黨本身的處境,更談不上好到哪裡:
.在該黨除了「繼續鞏固現有權力」、以及「延續其自去年2月新一屆立委就職以來,在各項法案中所展現的親中亂台路線」以外,已經沒有什麼核心價值可言,但潛意識卻也自知理屈的情況下,面對民團針對區域藍委的大罷免行動,該黨除了以其青年軍等人馬為前驅,展開條件反射式的罷免區域綠委行動以外,也已沒有什麼好招能出。
但,該黨在反制罷綠1階連署的過程中,採取長期慣行「抄襲黨員名冊以試圖矇混過關」,即使因為高錯誤率與死亡率,遭到台灣社會各界詬病,也不以此為忤的手段,卻因為這次中選會不僅不再姑息此般亂象,更將從各地選委會收到的死亡及錯誤連署情狀,移送檢方進一步偵辦,而如同業力引爆般,踢到法律的鐵板。目前,針對全台超過1千7百起的死亡連署(特別是發起連署前,連署人即已死亡的情形),台南、高雄、新北、台北及宜蘭的地檢署,已經陸續展開偵辦,也相繼傳喚被告及證人、並將其中涉嫌重大者收押;而由於這些死亡連署案展現出跨區域性與手法的明顯相似性(甚至連罷免2名原民綠委也有死亡連署,但該黨並沒有原民黨部,資料來源因此更加耐人尋味),案情更有上升到該黨中央黨部的可能。
—另一方面,該黨的朱立倫主席,其當前處境堪稱內外交煎。
過去1年多至今,不僅台灣社會持續質疑他是否已大權旁落給立院黨團傅大總召,致使他無力阻止傅大總召在多部惡法與總預算等事案暴衝、儼然視憲政與法治為無物的事態,在大罷免聲勢逐漸上揚後,黨內也屢有聲音質疑其應對手段是否合宜;而在10月的黨主席改選,目前更已有以戰鬥藍領袖趙少康為首的紅統勢力、以及隱然有中部等地方派系支持的台中市長—盧秀燕等人,對主席大位躍躍欲試,這些都對亟欲保位的朱立倫,形成相當程度的心理壓力;而死亡連署案情向上升高的可能,更對朱大主席的精神狀態,造成雪上加霜的效果。

這些因素的交織堆積,終於以該黨北市黨部黃呂主委遭約談、以及其當時險遭收押的事態為爆點,促使朱大主席更加失去冷靜,不僅無法坦然面對司法向上偵辦的可能性,更促使他採取護短與對抗的策略,來應對該黨市黨部主委可能遭收押的發展,因此遂有17~18日,朱大主席號召黨公職及民代,前往理應是集遊法集會遊行管制區的北檢前,進行示威抗議的醜劇。但,這樣的醜劇,不僅沒有為朱大主席加分,反而在顯示其人和與正當性雙欠的同時,更讓被視為黨儲君之一的台北市蔣大市長,在「5名該市區域藍委都有可能被罷免成功,重挫其2026年連任之路」的壓力下,就此毀壞看似溫和、理性、守法的自我人設,一方面索性主張立院黨團不如提案倒閣,另一方面更以市長之身參與違法示威,使現場北市警的對應一度進退維谷,此舉或許能使深藍紅統同溫層一吐怨氣,但在其同溫層外,此般舉措也沒有什麼正面效果。
—之後,朱大主席為牽制目前已知幾股可能挑戰黨主席大位的勢力,引跟他同樣有黨內派系壓力、甚至還有可能面對政黨存亡保衛戰的民眾黨黃大主席為奧援,召開所謂在野領袖峰會,同時基於各自的算計,對倒閣議題取得否定的共識後,眼見19日罷免藍委的35民團齊聚凱道、人場開出平盤以上的表現,營造大罷免大團結、與「華獨與台獨攜手抗共的所謂『國家認同包容性』」等氣勢後,朱大主席竟也動起東施效顰的念頭,不顧26日即將舉行四技二專統測、周遭設有考場的情況,要在當天於凱道原地舉行所謂「反(賴清德總統與其政府的)獨裁」示威。
而有意競逐黨主席的各派,在對倒閣議題「盍各言爾志」(趙少康系紅統派強烈主戰、贊成蔣萬安的倒閣倡議,盧秀燕則態度曖昧、不冷不熱,並以空話為其掩飾)的同時,為了在人氣上不輸給4.19.罷團大集結,也陸續展開組織動員,但其實效為何、各派之間的氣勢又會如何消長,仍然需要觀察當天的狀況後再來評價。
坦白講,看藍營的朱派、「戰鬥藍」紅統派,以及中部等處逐漸集結的地方派系,加上白營看似一統黨內江山、但實則依然暗潮洶湧的昌派,2黨至少共計4組人馬,無視於這1年多以來,2黨對台灣所犯下的種種過錯與罪行,或為確保對黨的持續主導權,徐圖以小吃大、成為新一代反綠共主,或為維持或競逐黨內權力,內外鬥爭的持續升溫、「窮得只剩下權力慾,還有奉承中國當局繼續亂台的意念,『以台灣與其民生為念』不過只是語戲」等等的醜態,更是既令人做嘔又使人憤怒,值得台灣人團結起來全力抵制、務使他們不再取得更多權力。
不過,受限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目前要斷定哪一方已經、或可望在未來的權力鬥爭中取得勝利,仍然有一定的困難:
—最直接的影響因素之一,是5月罷藍民團陸續送件、中選會完成初步審查,使民團罷區域藍委進入3階投票的影響幅度,可以確知或至少推估而知,並推算出投票的可能時程後,藍營立院黨團的成員們,對整體可能遭受衝擊幅度所作的評估,如果有20~25席區域藍委將面臨罷免,若罷免案通過,未來6~7年間都無法再參選同區立委,則這些立委不無可能形成相當規模的黨內壓力團體,不管剩下的3/5~半數同僚(其中有13席不分區)觀感如何,就是要朱主席等人支持倒閣,其決斷時點可能會在6月上旬起、到立院本會期休會前。
不過即使白營也受藍營禮讓複數選區、以及擴大黨勢可能性的海市蜃樓等因素誘引,進而支持倒閣,宣佈解散立院與否的權限,依然操之於賴清德總統之手,賴總統會重新組閣、抑或順水推舟宣佈解散立院提前改選,仍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在未來沒有其他有力競爭者的情況下,藍營的黨主席之爭,形成朱派、紅統派與地方派3股勢力相爭的局面後,有無可能在中國當局插手協調後,進一步合縱連橫、形成新的權力中樞,抑或就這樣相持到10月黨主席投票日,則將會影響到之後黨內的整合,特別是應對罷免成功後的部份選區立委補選、以及2026年地方選舉的部份,相持愈久,則黨主席選後整合將可能益加困難。
—至於朱主席所力推的反制性公投,先等藍營黨內取得相當共識、真的開始跑連署以後再說,若作業程序趕不上法定公投日,則對罷免及補選的影響可能性依然相當渺茫。
在本文的最後,筆者還是強烈誠摯希望,台灣人無論如何至少必須先把藍白2黨配合中國當局意圖、毀敗現有體制與將來自主改進可能性的瘋狂步伐,先透過大罷免運動與其後補選遏止住,使藍白之間反綠聯盟主導權的爭奪戰,逐漸退縮成其茶壺內的風暴、無關政局大勢的推進,以穩固台灣內部局勢,更堅實地應對國際經貿局勢的變化,以及來自外部、對台灣安保的諸般挑戰。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