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統大選的轉折點:藍白合的破局
藍白合早在數個月前便由國民黨、民眾黨內部倡議,甚至從原本的「藍白拖」一度將要促成整合,國民黨甚至主張不放棄一絲希望,不斷聲聲呼喚民眾黨希望能促成「政黨輪替」的政治目標,以此重新掌握國家執政權力。然而看似美好,卻因雙方「各懷鬼胎」而分手,並在2023年11月24日君悅飯店引發了台灣政壇有史以來最為精采的大戲,裏頭並未有高深的論點攻防,反而是兩黨基於各自利益選擇翻臉不認人,將這場「分手戲」好好的演完。當中,國民黨擬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甚至在取得民眾黨黨主席柯文哲之「同意」下唸出兩造溝通時的簡訊內容,無疑將柯文哲的人格、出爾反爾暴露無遺。侯友宜可謂將個人草莽特質發揮淋漓盡致,對於其媒體的形象有所助益。自從柯文哲與國民黨三巨頭簽訂的四項藍白合合作聲明後,他受到黨內輿論壓力,致使不斷跳針強調「自己是最強的候選組合」透過各種話術將個人合理化,搭配在「君悅事變」前的新竹造勢場合,便強調以「總統候選人」身分競逐明年選舉。而國民黨則持續踩穩五項聲明,迫使民眾黨就範,將「藍白不合」歸咎於柯文哲背信忘義。顯然,造成「君悅事變」似乎不意外,雙方只是需要一個「爆點」以此論證自己選擇「分手」是無奈之舉。 這之中,促成此次會談的郭台銘則是試圖運用槓桿原理,嘗試將個人的定位推諸於「藍白合」整合中,若成功則可以得到落實「主流民意大聯盟」的戰略目標,若不成功則可以畫下參選的句點。最後,郭台銘與賴佩霞這組候選人如期提前脫離了競選的行列,格局遂成了三方候選人的角力。顯而易見的是,藍與白則在此事件之後,很難再有與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一戰的可能。
- 三黨的政治目的與戰略剖析
在這一場總統大選中民進黨的戰略目標是「贏者全拿」,既要延續執政權與立法權優勢局面。不過這一次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在國會過半有其困難,不僅是長期連任的立委退下的情況。而在艱困選區,民進黨候選人對上藍營長期深耕的家族難以有太多斬獲。此外,身為執政黨無可避面地具有執政包袱,不過這似乎是「不得不與之一戰」的局面。隨著賴清德公布其副手–蕭美琴,以她長期與美國華府交流之局勢,搭配外交、選戰的實務經驗,同時承襲蔡英文主政的調性,試圖鞏固女性選民之選票,此舉無疑是傑出的一手。至於國民黨則是在「君悅事變」之後,侯友宜當場採取的強硬手段讓他的名調持續上升,這對於達成泛藍營的「棄保效應」有著直接的影響力。與此同時,國民黨中央公布副手人選為趙少康,以此鞏固其深藍基本盤,顯然這是三組候選人之中,最有可能獲得與賴清德、蕭美琴這組相競的可能,但前提是須要有更多攻防,讓民眾黨的票收納至國民黨旗下,才有可能。國民黨在此次立委選舉則是有可能比上一次獲得更多的席次,然而也似乎難以有單獨過半之局勢。民眾黨的首要目標則是在立委席次上獲得「關鍵少數」的戰略目標,自黨主席柯文哲與國民黨簽訂六項合作聲明裏頭,民眾黨的立委選舉便出現了支持者的信任危機。於此同時,由於整起藍白合作過程,柯文哲畢竟白紙黑字留下了證據,這無疑對民眾黨的選情來說很傷,畢竟該黨要的是泛藍陣營的選票。然木已成舟,除了避免國民黨操作棄保效應外,民眾黨立委選舉能否八席或八席以上,仍有待後續的發展。
- 結論
綜上討論,2024年總統大選的決勝戰場似乎在國會立委席次,也是接下來各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輔選的首要之務。不過近期國民黨試圖回歸到馬英九主政時期的兩岸政策,彷彿該黨的時光仍停留在八年前。不論如何,台海和平的關鍵不在於合談,而在於提升自身實力才有辦法有開拓的可能。至於「藍白合」破裂的根本在於雙方缺乏共同政治信念,只不過是局勢下的「湊合」,終歸異途。剩下為數不多的時間,究竟三黨之間的競合會走向哪裡,值得我們好好的觀察與省思。
作者: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