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長陳吉仲最終在媒體及藍白黃鋪天蓋地的攻勢中,選擇請辭離去,在這過程中不敵對手設定的議題,甚至進入敵營非常樂見的派系鬥爭圈套,將是往後民進黨遇到政治攻防必須審慎留意的方向。特別是回顧過去七年,民進黨遇到許多戰場不夠堅決,遇事就怕、逢爭議就切割的決策風格,恐會一再傷害支持者對政府的信心,是執政團隊未來再遇爭議,必須避免重蹈覆轍的關鍵。
回顧民進黨執政以來,遇到過的幾大政治危機,包含一例一休、前瞻爭議、北農吳音寧、管中閔校長聘任事件、林智堅事件再到這次的陳吉仲爭議,都有極相同的循環路徑。其實都是敵人陣營設定議題,藍白黃等政治力介入廝殺、執政團隊遇到爭議先號稱面對,卻總是陷入猶豫不定,最後棄械而逃,在支持者情緒動員最高之際,倉皇而去,有時會令支持者未來不知如何再為政府辯護。
以一例一休來說,因為涉及的勞動爭議太複雜,縱使政府立意就是要讓勞工放周休二日,卻無法在所有行業一體適用,進而衍伸出變形工時,甚至出現因為周休二日所以必須減少七天假,讓在野黨遇到攻擊破口,猛打執政團隊向資方靠攏。結果兩方對峙廝殺不可開交,甚至延伸成政府支持資方的形象,不只在行政團隊不討好,在國會也遭到在野黨與勞團包圍。
回到七年後,當賴佩霞說出一例一休讓資方活不下去,甚至說這是讓店家倒閉的關鍵,反而有許多名嘴及政論節目跳出來說,一例一休是讓勞工能有更好工作品質的關鍵。對照今昔不同,實在令人不勝唏噓,而當時勞動部長先後折損兩位,甚至擔任公職數十年的勞動部長都被說是總統親戚酬庸,連要部長下台後轉任其他職務也不得其門而入。
而北農事件也是,吳音寧不管在人品、學養都比前任總經理韓國瑜好上千倍,卻因開罪於傳統地方派系,而遭指是派系酬庸之作。當時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多次親上火線,為吳音寧專業與人格做保證,也因此讓單純學者出身的陳吉仲變成政治角力與攻防的核心,更重要在野黨處處想要攻擊的焦點。很可惜的是,在2018地方大選失敗後,吳音寧立即成為千夫所指,只因為韓國瑜當選而成為是非價值判別的基準。但不過一年後,韓國瑜在總統大選狂輸、更遭市民罷免,吳音寧的去職到底證明了什麼價值,實在令人困惑。
因此,這次陳吉仲事件,當國內不缺蛋、也無盤商具體收賄事證、更無陳吉仲貪瀆具體事證的前提下,卻遭到媒體數十日的頭版伺候,黨內有心人見獵心喜下遭到去職,極為可惜,更重傷支持者的心。民進黨往後執政必須審慎思考,執政應該帶來的是價值,而非一時的戰場。若能在戰場上守住價值,數年後還公道時才不會裡外不是人,更能夠讓支持者明白前方道路,讓執政團隊清楚自己歷史上的座標在何處。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