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郭台銘終於正式宣布參選總統,這位商界「成吉思汗」抱持破釜沉舟的決心,反倒多次強調自己參選的用意,是代表主流民意整合藍白兩黨,推出最強組合以擊敗賴清德。看似如意的算盤,事實上不僅無益於己,反而自己的努力將為人作嫁,倒也成了某些人物的政治籌碼。
從郭台銘高調宣布參選總統記者會的陣容來看,幾乎無「大咖人物」助陣,之前與郭台銘「十指緊扣」、號稱患難之交的地方派系頭人們,竟無一人出現記者會,反而在記者會之後,配合國民黨口徑,砲火一致攻擊郭台銘不守誠信。不久前,郭台銘沒有因黨中央定位侯友宜一尊,而放棄參選、整合念頭,甚至頻頻下鄉,地方派系也擺出陣勢、動員部分人馬看似風光一時,惟從事後觀來仍見幾分異誕,其動員的組織規模不如預期實則表面功夫而已。究竟地方派系算計如何?藍營下一步如何?誰是郭台銘出陣後的贏家?
筆者認為依照所獲利益多寡,郭參選的贏家首先是地方派系。起初,郭台銘認為地方派系只要撒錢夠多、雨露均霑,自然可挾地方勢力以令「朱」、「侯」,豈不知自己落入地方派系兩面通吃的陷阱。說起政治領域郭台銘資歷仍淺,應知地方派系即傳統台灣社會的「頭人」,是地方社會群體中的領袖,往往因人脈組成複雜,有些甚至介於黑白道之間,呈現灰色地帶,看似源自國民黨統治時有意扶持,意在拉攏台灣人,但隨著民主化及選舉頻繁,地分派系有一定程度自主性。
許多地方派系常和金權糾纏不清,金錢對他們而言並不重要,而是維繫家族利益的保護傘,即政治名分、官位或職務。故地方頭人常參選立委、議員,既可介入國家或地方層級的利益分配;於個人上因遊走於黑白之間,經常有官司纏身,如掌握立法院預算審查權,可以此為要脅向行政部門交易,以上已是舊聞,如台中、彰化或雲林某些著名地方「聞人」的從政經歷可謂爭議所指。從近期郭台銘急於參加活動場合、拉抬聲勢,然地方人士卻屢次「放鴿子」、避與郭見面,某種程度可歸因黨中央下黨紀處分,對郭採取堅壁清野,只能說郭台銘看不清地方派系真正所求,就是政治保護傘,即政黨立委席次的掩護,尤其是不分區立委席次的安全名單,無疑是眾人垂涎對象,這是於政壇孓然一身的郭台銘無法給予的。
其次,郭出選後另一獲利者為國民黨,可預期郭台銘仍堅持參選到最後,勢必挖走部分藍營票源,使侯選上總統的機率極低,然接續上述分系地方派系反過來利用郭台銘向黨中央交易,且近期侯、朱二人頻繁下鄉,地方派系亦動員組織、關鍵人物已然出面力挺,顯見地方派系所交易的利益已與黨中央逐漸合致,至少保持斷絕與郭之往來,集中票源於侯友宜身上,以換取立委席次。因此,未來數個月民調趨勢,若侯友宜持續修正過去宣傳路線、勤跑基層者,其民調應有顯著提升。
最後,因郭台銘初選受害最深者恐怕是柯文哲,彷彿吃了「一計悶棍」。近來郭台銘、柯文哲均出席台北市計程車工會晚間餐會,郭台銘晚間發布採訪通知時,有意提早出席營造郭、柯喝飲料畫面,藉此先拿下柯文哲部分選票,尤其因為郭出選導致泛藍歸隊情況下,柯文哲票源是可競爭的「市場」,這也難為柯文哲在餐後「邂逅」時故意斜視郭台銘,形塑輕蔑、不屑的態度有意表演於外部。令人莞爾一笑的是,當年柯文哲不也是藉由「寄生」(或白話稱之為『蹭』)民進黨的人脈及資源,怎今天換成被利用的對象卻如此排斥,莫非是因果循環?總之,郭的出陣對泛藍集團不見得是壞事,可能加強國民黨與地方勢力的鬆散關係再凝聚,至於柯文哲是否成為郭台銘首先「併購」的對象,只能說對雙方一趨一避的戰略,恐將適得其反。
作者/風林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