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若和平宣言有用 國民黨怎麼會在這裡?

  • 國際
  • 歷史

呼聲極高,意圖表代國民黨參選總統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雖然動作頻頻,最終仍出局,由新北市長侯友宜接受徵召。但值得討論的是,郭台銘日前飛到金門,發表「和平宣言」,抨擊民進黨持續否定過去兩岸可以談判的共識,不斷偏離「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造成兩岸的危機。他表示若當選,要以金門為地點,根據「憲法一中」,在「一中各表」基礎上開啟兩岸和平談判。這樣的舉動顯然是投某一部分國民黨支持者所好。然而,這若不是歷史沒學好,就是過於健忘,試問,若跟中共這種毫無法治能力的獨裁者有談判的可能,那為何國民黨會被打趴,並且敗逃到台灣呢?

歷史上所有曾經相信中共的,下場都不太好,像是跟中共簽下和平協議,結果卻遭到血腥鎮壓的西藏、被中共用集中營囚禁的新疆維吾爾族人,或是曾經答應五十年不變,結果一半時間不到就被毀約的香港等。國民黨或是郭台銘,怎麼還會認為中共是可以相信的呢?

說到國民黨自己,那顯然就更是缺乏歷史記憶了;國民黨當年曾經相信中共,與之簽下《孫越宣言》、《國內和平協定》,結果中共根本沒有遵守協議,直接翻臉不認帳,將國民黨軍擊潰,最終整個中國江山幾乎都淪陷,只能逃亡到代管的台灣,國民黨人怎麼可以忘記這段慘痛的歷史教訓呢?

回顧歷史,中共所有做出的承諾或簽下的協議,幾乎都是為了安撫對手、爭取時間,接著在某個時刻直接將之推翻,攻其不備。也難怪講求法治、遵循協議卻一再被竊取智慧財的歐美各國會反感,並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台灣作為對抗中國勢力擴張的第一線,怎能不格外小心?切勿天真相信中共而重蹈覆轍。

作者/向陽之花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中國 國民黨 國際 政治 總統大選
2023-05-20 向陽之花

Post navigation

郭台銘有可能接受整合嗎?論初選的重要性與其本質 → ← 總統候選人不宜惡意攻擊!

Related Posts

從「民眾」到「黨外」:政爭掀起台灣史的混迷

台灣人對歷史的感情總是曖昧不清,以區域分或喜好分,我們總對中國、日本或歐洲史如數家珍,談及台灣史必融入現實政治觀點,使台灣史如同十里霧裡的明鏡,永遠無法照清我是誰,永遠無法溯及國族起源;既不知過去焉知未來?所以我們選舉、藍綠惡鬥背後邏輯都是繞著統獨敘述,忽略歷史真實,僅將歷史作為滿足現實利益的工具或一紙背書,強化政權基礎或個人崇拜。從近年來,無論是新政治明星或黨同伐異往往「復活歷史」,從民眾之名的政黨到以黨外之名的反綠聯盟,似乎扭曲部分史實來滿足私心。        先說台灣民眾黨爭議,這是由蔣渭水成立,源自台灣議會設置請願活動而來,為了抵抗外來殖民壓迫,以爭取台灣人免淪為日本二等公民為理念,同時淘汰文化陋習並啟迪民智,企圖以體制內活動取代非暴力。雖然幾經波折最後在1927年組成短暫且意義深遠的台灣民眾黨,其政治目標係以「實現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更積極參與選舉或示威活動。反觀當代借殼上市的民眾黨,似乎沒有明確有力的政治理念,在乎個人領袖崇拜與鞏固,淪為「一將功成萬骨枯」之譏,否則如何解釋民眾黨領導層換黨續命頻繁、意圖左右於藍綠之間,雖以民眾之名卻不以民眾為計,更無繼承蔣渭水等先賢衣缽之志。         再來是近期組成的「黨外聯盟」其動機、組成人員似乎是反綠各路人馬。回顧黨外運動是當時戒嚴下,長期由國民黨一黨獨大帶來民主摧殘、個人專制與黨國體制,不滿現狀的有志者懷著不同理想組成黨外勢力,其後雖組成民進黨,惟黨內猶保留黨外時期多元聲音,甚至黨外人士不一定認同綠營。如今,經過李登輝總統時代朝野合作修憲,即使有部分瑕疵仍不礙台灣作為亞洲甚至華人世界民主燈塔美譽,更經過數次政黨輪替、軍隊國家化,意味著沒有一黨透過暴力或修法來長期執政,更何況國會由在野把持,就算大罷免蘊含藍綠對抗影子,然事實上是藍白聯合肆虐國會帶來民意反噬,竟將大罷免不利於己之因顛倒,反訴執政黨企圖另闢戰場,錯倒歷史將民主政權比擬成戒嚴時代的國民黨。         此次用黨外之名,無非嘲諷綠營,然事實上這般鬆散組織是因利益組成,即反綠反罷非凝聚共識。再來,成員與藍營高度相似,是否成為藍營拱衛或者同行,皆打亂慣於一條鞭體系的藍營組織,如同軍閥割據下的散兵游勇更不利對抗綠營。         最後,台灣人因現實政治社會的撕裂,每個族群對台灣共同歷史有不同敘述,此可以理解。但不能偷換歷史意義,為了攻訐政敵而錯用歷史,恐悖於政治人物引領輿論的功能,況台灣歧見化作可見的對抗,如果再玩弄人民記憶,整個社會將因意識形態陷入集體瘋狂,凸顯政客對歷史認識的混亂,無論是否故意,皆使大眾史觀陷入不可逆的心理混迷。因此,學者、理性公民團體或意見領袖應合作,來宣傳正確歷史,只有了解與包容真實的過去,才能攜手共創相同的未來。 作者 / 劍藏鋒

何謂親中?從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談起

日前韓國完成了總統補選。由左派的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當選。對台灣人而言,李在明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在競選期間,發表「台海有衝突,分別說謝謝」之言論。從此言論以後,台灣人對其印象,自然認為是親中國的政治人物。 但另外一個問題是,這樣的言論,是李在明個人因素使然,還是韓國左派整體結構所使然?因為在李在明當選後,台灣即有些國際關係專家,認為李在明所言是選舉語言。台灣還是可以透過軟實力、次級外交,促進台韓兩國互相理解云云。另一種說法,則是像國民黨所提出的,韓國選出李在明,代表「疑美論」是被世界各國選民所接受的。 其實,照筆者之見,上述兩種說法都不足以明晰全局。因為韓國國家層級政治的最核心,還是在於與北朝鮮問題。韓國無論是對中美日俄還是其他國家,建立關係時(無論是建立敵對或結盟關係)一定程度會討論到,這樣的關係對於對朝政策會有什麼影響? 對像尹錫悅總統這樣的韓國右派政治家而言,大政方針相當簡明,也就是經濟擁抱自由國家市場,軍事上與美國肩並肩,思想上圍堵共產。透過親美聯日並支援烏克蘭,是方便韓國強化軍事實力和在民主國家世界的威望。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北朝鮮在侵略韓國時,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援(無論是聯合國大會的表決或實質的軍事援助)。 但相反的,從左派的視角來看,處理北朝鮮問題,不能只訴諸於軍事對峙。而需要引進更多外力因素影響北朝鮮的決策。筆者要特別提出的是,金氏王朝是暴行惡劣、人權指數極低的政權,是左右派都同意的。但是相較於右派認為應當聯合美日全力反共,左派所採用的手段(先聲明:筆者並不認同他們的推理)則為: 左派的執政藍圖,是他們自認為右派的執政無法讓北朝鮮內部產生變革性的變化。而需要透過上述三類,乃至其他做法讓金家王朝為主的北朝鮮,至少出現派系競爭的格局。但難道金正恩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看不出來嗎?就地緣政治而言,如果想達到上述目的,就必須與中國合作。原因很簡單;首先,一旦意識形態基礎,建立在「反殖民」而非民主程度或人權理念,中國就有「反日」情結可與兩韓建立連結了。其次,無論為了促成兩韓開展基礎建設或經濟合作這兩個目的,中國都有發展話語權甚至實質參與的空間,台灣反而是沒有的。 結語 在中國施展「大國外交」的策略下。中國有意的製造世界各國選擇親中的策略。從韓國左右翼的外交方針比較來看,李在明確實有可能會是一個親中的總統。就算他是人權律師出身,然而他一旦認定在台海問題的讓步,可以換得中國成為解決北朝鮮問題的關鍵時,中國的人權問題,也就沒有那重要了。 作者:楊徽之

移民內戰、川馬分手與關稅之亂:台灣當引以為鏡

綜觀美國陷入內亂紛亂有移民、經濟等棘手難題。首先,川普政府在加州驅逐非法移民上採取鐵腕措施,面對移民帶來嚴重治安問題,不惜與加州州長槓上,進一步派出國民兵鎮壓暴動,已從移民政策執行走向州與中央的憲政問題。移民確實帶來許多問題,川普所反對的移民群體多半非菁英人士,來到美國飽受排擠,在經濟困難下自然偷搶拐騙,加上加州是民主黨鐵票區,十分討厭川普不分輕重,將任何移民畫上帶給美國衰退的刻板印象。殊不知移民可彌補白人多半不想接觸的苦勞低階工作,或是高學歷移民帶來科技研發人才,在有意煽動仇外下,恐淪為非我族類者其心必異。                      其次,是川普與馬斯克之「分手擂台」事件,因兩者觀念有所差異加上利益分配問題,蓄積已久的憤恨一觸ㄠ即發。馬斯克所以幫助川普在於反多元性別、放鬆矽谷管制等價值觀相似,如今川普在政府裁員上,之前有關部分在環保上卡住馬斯克計畫,所以該部門被嚴重針對,再加上與其他閣員衝突,逼得雙方箭在弩上。歸根問題在於一方視作企業投資,一方視作手足使喚,政治終是講利益、論現實,雖然兩者不久後形式上恢復舊好,然政治與科技產業間價值觀分歧,如技術移民、政策開放與關稅問題,將加深美國政商猜忌,對全球股匯市、分工整合與美國體系瓦解將埋下一枚不定時炸彈。                 再來是關稅問題,從今年以來數據,美國透過川普暴增財政收入,然對於債台高築的美債似乎杯水車薪,加上各國貿易談判進度不一,中國採取強硬、靈活與消耗戰應對,使得川普不得不主動致電,情急之下所做出讓步是否有害台灣及東亞局勢令人擔憂。對中國大陸來說,商貿問題非首選,攸關台灣、亞洲擴張成為海洋國家還是首要,至於國內失業率、貧富差距僅一紙命令自然彈壓了結,我們泛民主陣營恐難如同對岸舉國體制般可大事化小。因此,美國企圖引世界錢潮救美,不惜喊話聯準會主席鮑爾下台,似乎走向量化寬鬆之路,今明年國際景氣仍不樂觀。             即使中美對抗已成定局,只要中美鬥而不破台灣雖「偏安一方」仍需強化國防、防止滲透。再觀川普自從受刺未死,自認神助,自詡一代英主,在過分自戀驅使下恐怕因短利失國際信義,其強壓移民,意在符合其將美國衰落卸責移民的一貫論述,而這般動亂民主黨顯然不買單,雖然不至於導向真槍實彈的分裂內戰,但內耗必然消耗國力,影響東亞戰略部署,中國大陸是否乘勢冒進,因反中立場是歐美共識仍對其有所制約,然騷擾、分化台灣等灰色作戰恐加劇,我們如何自處?如何統合對立嚴重的社會,希望在大罷免結束後,由新民意將國會拉向正軌,無論成敗皆須朝野協商,穩定內部方是應對多變世界的不二法門。 作者 / 風林火山

他們是「黨外」嗎 ?

「黨外」這個名詞在「台灣人民民主奮鬥史」中有其特有的意義。「黨外」是指國民黨以「戒嚴」為名,箝制民意,牢𠖥言論出版自由,禁止人民集會結社、「黨禁」的時代,一羣不知死活的仁人志士,為台灣的民主自由,不顧自身家庭的杌隉和危險,願意衝撞黨國體制,和戒嚴鷹犬搏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他們是國民黨「一黨專政」之外的政治結盟者和受難者。 所以今日有人要自稱「黨外」,我們要以幾個疑問,檢視他們:(1)他們沒有組織「政團」的結社自由 ?(2)他們沒有「言論自由」,沒有「直播」的權利 ?(3)他們的宣傳品、刋物,會不會在印刷廠印刷時,就被取締,沒收 ?(4)他們沒有製作大型看榜、廣告,樹立交通要道,傳播他們的政治理念 ?(5)他們必須面對「戒嚴專政」機構,會因「思想問題」,而被恐嚇,逮捕,判刑 ?(6)只要他們能說服台灣人民,他們會不會成為國會最大黨,要立甚麼法就立 ?要砍甚麼預算就砍? 如果你我檢視這些自己標榜、新的「黨外」人物,不就是現在的「黨國要員」和直播的言論名嘴;不就是一些失落政客、蛋頭學者;武術教練改行作知識文人;有雍正、乾隆皇帝時,祖先就來台灣的耆老(失敬!失敬!);有緬懷先祖在江西住了千年,台灣幾十年算甚麼?有懷抱廉恥之學就可治國平天下的高中國文老師;……..。 顯然這些人雖以「黨外為名」,實質是當年黨國的遺緒,他們也不諱言他們只因為新的的黨國體制快到手了,怎麼晴天霹靂,台灣人民居然會𢤦得自發性組織社團,推動「大罷免」,而且會在全國「遍地開花」,令黨國復興的美夢再度落空。被迫不得不偷取敵人的歷史,以紫亂朱,以子之矛對子之盾,搖身一變,怪力亂神,也變成賢良方正,—— 他們也都是「黨外人士」了 ! 有能力將各門各派羣聚一堂,動員之廣,顯然有很大的遠距離電磁場在操控,各就各位,不得不然,那隻看不見的手是強大而不可抗拒的 !——昔賢說「 非有道不敢言」,受控的他們,哪是昔日不畏強禦、人格獨立彪炳的「黨外」志士 ? 作者: 顧憲同

Recent Posts

陳之漢們:沒有中心思想,只追求流量的政治網紅們!

陳之漢們:沒有中心思想,只追求流量的政治網紅們!

近日,館長陳之漢,受邀前往中國上海,並且拍攝一系列的直播影片,想要證明“中國比台灣好”。用一堆看似無腦的語言,來替中國擦脂抹粉。真是令人覺得無言…… 陳之漢們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流量”,以及藉流量,可以賺進的“抖內”!這種人,可以說,就是沒有“廉恥”,眼中只有“金錢”。但,古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這種愚蠢又壞心的方式,來踐踏自己的國家,絕非有道。 [...]

More Info
從「民眾」到「黨外」:政爭掀起台灣史的混迷

從「民眾」到「黨外」:政爭掀起台灣史的混迷

[...]

More Info
數字看大罷免:如何打敗徐巧芯?

數字看大罷免:如何打敗徐巧芯?

大罷免即將進入第三階段,國民黨立委正勤走陸戰積極反罷免,而罷免團體也正邀請民眾在投票日當天投下神聖的一票,究竟兩方誰能勝出?本文以中立視角出發,以謝國樑罷免案為例,推斷出罷免徐巧芯的條件,並給予建議,希望多給台派夥伴參考。 [...]

More Info
志願役加薪提案:路人皆知的政治算計!         

志願役加薪提案:路人皆知的政治算計!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