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的蠻橫行為、國家暴力,理應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與制裁,然而在台灣社會中,卻異常的寧靜,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幾種可能,一是緬甸對台的經濟價值,重於緬甸人的性命;二是台緬之間毫無相關,使台灣無感;三是人權對台灣來說並非如此重要。
台灣因為擔心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因而推行新南向政策,希望藉由拓展東南亞市場,分散經濟上過度依賴的風險,以及提早卡位東南亞新興市場。對此不僅成立了新南向辦公室,提供經貿投資服務,還在教育政策中,積極的納入新南向人才的培育,及雙方人才交流。
但新南向國家之一的緬甸,在2021年聯邦議員選舉後,軍方所掌控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選情不佳,在議會467個席次中,只獲得33個議員席次,因此聲稱選舉涉及舞弊與詐欺,不願承認民主的結果,發動軍事政變,不僅關押了其他政黨要角,還對抗議民眾進行武力鎮壓,造成35人當場死亡。
緬甸軍方的蠻橫行為、國家暴力,理應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與制裁,然而在台灣社會中,卻異常的寧靜,會有這樣的現象有幾種可能,一是緬甸對台的經濟價值,重於緬甸人的性命;二是台緬之間毫無相關,使台灣無感;三是人權對台灣來說並非如此重要。
而根據政府資料,2017年,台灣與緬甸的貿易額有2億9500萬美元,其中我國對緬甸的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有超過一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且從2008年以來,逐年成長,雖然與台灣整年的對外貿易相比,佔比相當小,但也是為台灣經濟有所貢獻。且在2019年,緬甸在台學生總數也有1,253人,因此台緬之間可說有一定的來往。
反觀在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事件中,可說是天差地別,當時各政黨都發表譴責,同時政府也積極提出庇護港人的政策,希望能在國際社會中,貢獻一己之力。
會有這樣的差別,難道是民主人權的價值,會有國籍上的差異,又或者新南向政策遇上獨裁者時,就能用利益交換人權價值。分散市場風險是一件正確且必要的事,但不能本末倒置,成為助長其他暴力政權的幫兇,在面對新南向國家的政經情勢時,台灣需堅守住自己的價值與原則。
作者 / 楊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