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並不是叢林。大學的自治,應建立在教育所含的理念和核心價值之基礎上,而不是服膺叢林法則或任意的自由心證。
看到台大校長遴選的爭議,似乎愈來愈偏離核心問題,且立論千奇百怪,實令人哭笑不得。尤其,將一個單純的大學校長遴選,捨棄了應遵守、維護的大學自治核心精神不談,卻將焦點模糊成大學的門戶和派閥之爭,實羞辱了大學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大學校園倫理和自治摡念的混亂,由來已久。近年來,情況更加惡化。校長遴選的風波不斷,且層出不窮。教育部,在長期僵化的官僚文化下,也往往見怪不怪,甚少負起真正的監督責任。此次台大事件,教育部在開始時,因有高官參與遴選委員會,並未在意。直到事情爆發難以掩蓋的醜聞時,才開始警覺。參與遴選過程的教育部高官,本應瞭解事情的荒謬及嚴重性,沒想到卻一直保持沈默,讓人懷疑有放水和護航之嫌,也引起社會的關注。所幸,潘部長和部分官員的埾守職責,要求台大在爭議獲得合理解決前,暫時凍結校長人事的發佈。
教育部的此一決定,引發了護管派的首波反彈。部分「學生」,在教育部門前吶喊並高舉「維護學生受教權,台大不能沒校長」,卻看不出具體要表達什麼訴求或理念。「維護學生受教權」,天經地義;「台大不能沒有校長」,也沒錯。問題只在於,學生受教權的維護,需要的是具有誠信和適任的教授;學校需要的,是具有誠信和適任的校長,如此而已。
至於,幾位「前」校長的抗議,更是莫名其妙。尤其,主持此次遴選的陳維昭召委。以「前」校長擔任遴選召委,是否合宜,早受人質疑。陳維昭卻能連續二次擔任召委,且二次皆出現問題和爭議(楊泮池事件及管中閔事件)。如此的成果,血跡斑斑,其動機及適任性早引人懷疑。真不知道他還有什麼立場去抗議?抗議自己的疏失?或是,抗議別人不能讓自己予取予求?
事實上,誰當校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其遴選過程是否合於該有的常理而已。此次台大的校長遴選過程,管中閔的未誠實申報獨董,違反誠信和利益衝突原則,加上參與投票的富邦集團台哥大副董蔡明興未利益迥避支持自家公司獨董,都在遴選投票前確實發生,明顯違規,非常清楚。這已不是事後的淡化或用一些五四三的托詞就能濛混過關。尤其,不應該非理性的硬拗。就像棒球賽中,明明打者打出了天際的界外球,盜壘者卻賴著「盜壘成功」的壘板不回。能說得通嗎?
大學,並不是叢林。大學的自治,應建立在教育所含的理念和核心價值之基礎上,而不是服膺叢林法則或任意的自由心證。教育部的處置,在我個人看來,只能算是溫和的依此原則的起碼行政,讓台大和社會,有一個重新審視和思考的機會而已。
潘部長的勇於任事和有為有守,在多年來的內閣閣員中,終於讓人眼睛一亮,也讓人重燃起了信心。可預期的,接下來的政、經、財團旳各種明、暗壓力,勢必如排山倒海。期望教育部潘部長及所屬官員,能夠不畏艱難,堅守該有的原則、立場。不合理的,應退回的就退回;該重來的,就重來。讓此次台大校長遴選的爭議,成為大學改革的起點!讓教育部重新嬴回該有的尊嚴和人民的信任!相信,社會在期待中,必會全力的支持。
作者 / 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