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民議會

社會觀察 x 獨立評論 x 多元觀點 x 公共書寫 x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看社會悲劇的背後真相

  • 時事
  • 民意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並無法直接告訴人們,什麼狀況下,他們起了殺機?什麼環境下,他們變成了這樣?因為,所有的問答中,都藏著隱而未知的疑惑。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難去抽絲剝繭,找到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不過,從死刑犯那份渴求的期盼中,會發現:「只要我們多一點點關心、多一點點對彼此的肯定,世界將會不一樣!」

8月9日參加了台北電影節與台南政大書城的得獎紀錄片首映分享會《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內心有非常深刻的感觸。(該片8月14日起全台聯映)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紀錄片講述三個死刑犯的故事。 圖片來源:台北電影節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紀錄片講述三個死刑犯的故事。 圖片來源:台北電影節

片中用三個死刑犯開啟的三個不同的故事,從各個面向來闡述: 死刑犯所遭遇的「孤離」狀態與內心的「無助」感受!

第一位死刑犯,勒斃了他的國中同學,他一心求死。很特別的是,他的父母為他送餐,給他零用金,一直維繫著這樣的連結。然而,這樣的爸爸、媽媽,依舊不知道自己的兒子,為何殺人?看到這裡,有許多沉重的情緒蔓延…

第二位死刑犯,因為無業,不堪爸爸的叨唸,以111刀,殺了爸爸。連他的媽媽都感到非常懼怕。家中因此跟他斷了聯繫,只剩下幾個關心他的「旁人」,每幾個月會去看看他。事實上,他非常期待,能跟人說到話。也寫了超級多的書信,跟廢死聯盟的採訪者互動。但,就在最後,一直關心他的辯護律師,沒有再去看他時,他自殺了…

第三位死刑犯,就是大家最熟知的鄭捷了!鄭捷,有許多難以述說的現象,以及他的父母在面對媒體時,所深受的沉痛。

從三位不同的死刑犯身上,我們各自感受到不同的氛圍與背後隱藏的話語。可以分析如下:「1. 即使是死刑犯,他們亦非常渴求與社會連結; 2. 他們往往避談犯案經過與家人; 3. 他們總是私心地認為,能夠就這樣一死了之就好了。」

首先,即使是死刑犯,他們亦非常渴求與社會連結。以第二個死刑犯為例,他的辯護律師說道:「起初看到他,那個兇惡的眼神,至今永遠難忘…」然而,在經歷牢獄的日子,他不僅企盼能夠得到「外界」的支持,更是將之視為唯一的「支柱」了!他的辯護律師說,在後期,沒再去看他後,聽到他自殺的消息,非常、非常難過,甚至沮喪地說出了「我有罪」。那刻,彷彿我們也被判了一個「死刑」… 這句話,道出死刑犯的「無助」與「無力」!

再者,他們往往避談犯案經過與家人。這部片,拉回了死刑犯與其家庭本身。去看一個,造成社會悲劇的構成。去端視一個平凡的家庭,在喪失了「扶持」、「聯繫」、「託付」之中,所衍生的層層難題。有趣的是,死刑犯每個都告知律師:「不要捲入他的家人,他就要這樣死去…」似乎,他們總在「逃避」著什麼?「掩蓋」著什麼?

最後,他們總是私心地認為,能夠就這樣一死了之就好了。以第三位死刑犯,鄭捷來說,最為明顯。原本,他預期會是被當場擊斃,卻事與願違。遙遙無期的審理程序,對於自己和家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折磨。恰似「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頭談及的,當社會的標籤貼上去之後,後續的「罪惡」與「心理創傷」,會是每個人一輩子所背負的傷痛…

或許,「我的兒子是死刑犯」,並無法直接告訴人們,什麼狀況下,他們起了殺機?什麼環境下,他們變成了這樣?因為,所有的問答中,都藏著隱而未知的疑惑。正因為如此,我們更加難去抽絲剝繭,找到背後隱藏的真正原因。不過,從死刑犯那份渴求的期盼中,會發現:「只要我們多一點點關心、多一點點對彼此的肯定,世界將會不一樣!」畢竟,每個人都需要一點點的成功,才能找回自己,自信向前。願,我們能夠將長存內心的「善念」,轉化為給予身旁的人的支持和幫助,以防範更多社會悲劇的重演,才是真切!

作者 / 黃宗玄

分享此文:

  • Facebook
  • Twitter
  • 電子郵件
  • 更多
  • Tumblr
  • Pocket
  • Google
  • Pinterest
  • LinkedIn

相關

廢死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 死刑 社會 紀錄片
2020-08-21 黃宗玄

Post navigation

封城、普篩的鬼魅! → ← 柯文哲還嫌民眾黨4%得票太多咧!

Related Posts

從網友洩密案看國安局性騷擾醜聞

面對性騷擾與吃案爭議,國安局方面遲遲未能解決、也不讓公眾了解 […]

公投已淪為兩大黨鬥爭武器,公民社會須發展自身影響力

社會運動若只是單純追求直接民主,而不考慮自身的組織發展與社會 […]

家有高三生,我有話想說

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則必須要公平,甚至要有些偏袒弱勢家庭,但我看 […]

228事件、紀念秀、與無名的死難者

加害者與被害人之間的和解,仍必須以真相全貌的解明、當時加害者 […]

Recent Posts

從網友洩密案看國安局性騷擾醜聞

從網友洩密案看國安局性騷擾醜聞

面對性騷擾與吃案爭議,國安局方面遲遲未能解決、也不讓公眾了解 […]

More Info
公投已淪為兩大黨鬥爭武器,公民社會須發展自身影響力

公投已淪為兩大黨鬥爭武器,公民社會須發展自身影響力

社會運動若只是單純追求直接民主,而不考慮自身的組織發展與社會 […]

More Info
家有高三生,我有話想說

家有高三生,我有話想說

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則必須要公平,甚至要有些偏袒弱勢家庭,但我看 […]

More Info
228事件、紀念秀、與無名的死難者

228事件、紀念秀、與無名的死難者

加害者與被害人之間的和解,仍必須以真相全貌的解明、當時加害者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loading 取消
文章沒有送出-請確認你的Email位置
Email確認失敗,請稍後再試.
抱歉,你的網誌無法透過電子郵件分享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loading 取消
文章沒有送出-請確認你的Email位置
Email確認失敗,請稍後再試.
抱歉,你的網誌無法透過電子郵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