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投票率低,老年人投票率高,但是中年人才是最大宗的票源。
不同年齡層的投票率與傾向是否有差別,在政治學術與實務上,都是重要的問題。江湖傳言道:「年輕人不投票」,究竟只是人云亦云,或是真有實據?來看中研院政治學者凍蒜先生的分析《Do young people vote?》(連結)。
台灣年輕與年長選民的投票率,究竟差距多大呢?這個問題的真實答案很明確:不知道。除了技術上幾乎不可能的出口普查—站在投票所出口,記錄所有投票完選民的資訊,最佳的辦法是出口抽查—抽樣記錄剛投票完出來的選民,也就是「出口民調」。
然而,台灣在 2004 年以後就修法禁止出口民調,因此沒有人可以合法地取得這類資訊。而不論是投票前,或是投票後的民調,不管用任何方式調查,和實際投票的選民間一定存在落差;假如目的是研究年輕人的投票行為,誤差恐怕會更大,因為眾所皆知,居住地與戶籍地不同,最容易被民調忽略的群體中,年輕人比例最高。
所幸至少有一份資料可以參考,不但合法,而且不是民調,是貨真價實的投票記錄,那就是 2016 年大選。《選舉人性別投票統計改良之研究(105年度)》(連結) 這項調查的目的,是為了蒐集兩性之間的投票差異,作為政策上促進兩性平權的參考。資料中除了性別,也有記錄年齡。
受到技術與預算限制,這次調查沒有分析所有選民,而是由各地抽樣,取得 230 個村、里,一共約 20 萬人的投票記錄(抽樣方法從第 31 頁開始)。記錄是集合式的,也就是說研究者看不到每一位選民的個資,也不知道每個人投給誰,只能得到各地性別、年齡的數字總和。
凍蒜先生特別舉出美國作對照。美國學者 Michael McDonald 根據美國總統大選的出口民調得到的結果是,年紀最老超過 60 歲的群體,比年紀最小 29 歲以下的選民,投票率通常高出 30% 左右,可見老年人投票率多半遠勝年輕人。
台灣 2016 年大選,總投票率是 66.3%,男生是 64.8%,女生是 67.2% ,因此女比男高 2.4%。
以年齡區分,20 多歲的投票率是 52.9%、30 多歲是 52.9%、40 多歲是 61.3%、50 多歲是 69.7%、60 歲以上 73.6%。因此年紀最小的 20 多歲,比最老的 60 歲以上更低 20.7%。再考量不同年齡層的人數,實際上的投票者中,60 歲以上占 28.8%,20 多歲只有 14.3%,差距大概是兩倍。
不過「60 歲以上」是個很籠統的群體,假如以每五歲為一組拆解,能見到更細微的變化。以每五歲一組來看,25 到 29 歲的投票率最低,只有52.5%,一直到 39 歲以下都未滿 55.7%。最高的是 65 到 69 歲,投票率達到 78.7%。但是由於年長者的人數較少,因此實際上的投票者中,最主要介於 35 到 65 歲,合計達到 58.6%;其中 40 到 59 歲就占了所有人的 40%。
或許可以這麼歸納:年輕人投票率低,老年人投票率高,年紀愈大投票率愈高,但是中年人才是最大宗的票源。
回到年齡差異。最老與最小的投票率差異在 2016 年是 20%,那麼其他次選舉呢?凍蒜先生指出有兩個可能,一個可能是 2014 年的太陽花運動提升了年輕人隨後的投票率,因此其他選舉中,年輕人的投票率更低,和年長者的差距更大。
但是也要考慮到投票率。2016 年總投票率只有 66.3%,相對於 2000 年卻是高達 82.7%;要達到那麼高的投票率,投票率已經很高的年長者提升空間有限,年輕人的提升空間看似更大,所以總投票率高的其他次選舉,年輕人投票率也會更高(美國選舉的結果大致如此)。反正,沒有其他資訊,這題無法作答。
2016 年大選中投票選民的比例,老年人是年輕人的兩倍,結果是民進黨大勝。離下次大選只剩 80 幾天,各位關心政治的讀者,最近會見到有人舉出一堆「數據」和觀察,只為了表達民進黨可能會輸;請務必了解這些言論多半是別有目的,領先方為了催票,刺激自己的小黨選情,或是落後方為了製造混亂從中取利,看了情緒不用太過受到影響。
正如總統候選人韓國瑜所開示:「選舉最大的秘密,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只要投給現任總統蔡英文的票多,就能連任成功,眾立委也是如此。
作者 / 寒波